8年前,那个让董卿赞不绝口的才女武亦姝,清华毕业后现状如何?

2025-03-06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2017年,一位16岁的女孩站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一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惊艳四座。

她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被誉为“当代李清照”。

她就是武亦姝,一个凭借诗词风靡全国的少女。

然而,随着热度退去,她仿佛从大众视野中消失了。

娱乐圈没有她的身影,社交平台也鲜有消息。

时隔多年,人们不禁好奇,她现在怎么样了?她的才华,又带她走向了何方?

️天赋不是关键,成长环境才是重点

武亦姝出生在上海,家境优渥,父亲是律师,母亲是美术老师。

这样的家庭,书香味自然浓郁。但小时候的她,并非天赋异禀的神童,甚至还有些调皮。

小时候,别的孩子认真听课,她却总是坐不住。

放学回家,别人埋头做作业,她却冲向电视机,被动画片吸引得不肯挪窝。

父母起初很焦虑,赶紧给她报了各种补习班,企图用“填鸭式”方法让她变得优秀。

可惜,这种方式适得其反,武亦姝对学习越来越抵触。

直到有一天,他们带她去朋友家做客。

看到朋友家的孩子随手就能翻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连工具书也能看得入迷。

父母这才意识到,学习的关键,不是强迫,而是环境。

从那以后,家里做了一个决定: ️不再逼迫孩子,而是和她一起读书。

他们买来各种书籍,摆满客厅、书房、卧室。

下班回家,不再玩手机,而是各自拿起一本书,一家人静静阅读。

读到有趣的地方,就一起讨论。有时候还玩成语接龙,改编故事,甚至用诗词进行对话。

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武亦姝渐渐喜欢上了诗词,开始主动去背,主动去学。

她不是天才,只是成长在了一个合适的环境里。

️从此,诗词成为她的一部分。

️一战成名,走上“才女”之路

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武亦姝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比拼环节,她面对强劲对手,毫不怯场。别人还在思索,她已脱口而出。

比赛中,她轻松背诵2000多首诗词,以压倒性优势夺冠,甚至打败了北大的博士选手。

16岁的她,成为最年轻的冠军,也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国民才女”。

董卿在节目中对她赞不绝口,甚至观众惊呼她是“李清照转世”。

那一刻,她的名字被全国记住,媒体争相报道,网友纷纷点赞。

节目播出后,她瞬间爆红,各种机会纷至沓来。

有人邀请她上综艺,有人劝她进娱乐圈,还有人希望她成为“文化偶像”。

毕竟,有才华、有颜值、有影响力,这样的她,随便往哪个方向发展,都会大有可为。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 ️她选择了沉默。

️她的世界,容不下喧嚣

比赛结束后,武亦姝做了一个简单的决定——回归校园。

她没有签约任何公司,没有接任何广告,也没有借势进入娱乐圈,而是继续当一个普通的学生。

她的目标很明确:考上清华。

有人说,她明明可以保送北大,为何还要自己考?她的回答很简单:想靠自己。

2019年,高考成绩公布,她以613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成为真正的清华才女。

但进入清华后,她依旧低调。身边的同学大多知道她的名字,却很少见到她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

甚至在校园里,她丢了一张学生卡,直到同学在朋友圈发布找失主的信息,才让大家惊呼:“这居然是武亦姝!”

她从不炫耀自己过去的荣誉,也从不刻意追求曝光。

对她来说,诗词的世界,比聚光灯下的喧嚣更有吸引力。

️毕业后的选择,意想不到的方向

2023年,武亦姝顺利从清华毕业。外界对她的去向充满好奇。

有人猜测,她会出国深造,毕竟这是一条很多学霸都会选择的路。

也有人以为,她会进入文化行业,成为一名知名学者。

但她的选择,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她没有去国外深造,也没有进入研究机构,而是选择投身️儿童文学

她希望通过文字,让更多孩子爱上诗词,感受传统文化的美。

她觉得,自己曾被诗词点亮,所以也想把这份光,传递给更多人。

这一选择,与名利无关,只关乎热爱。

️她的坚持,值得被尊重

许多人说,武亦姝的“消失”,是一种遗憾。明明可以利用热度大展拳脚,为何偏偏要远离公众视线?

但正是这样的选择,让她显得格外珍贵。

她没有迎合流量时代的规则,而是坚定走自己的路。

她不需要靠综艺刷脸,不需要靠热度维持人气,她要做的,是保持对文学的热爱,继续在诗词的世界里深耕。

如今,她已不再是16岁的天才少女,但她依旧是那个沉静、专注、执着的武亦姝。

这世上,的确有很多聪明的人,但能真正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她就是这样的人。

8年前,她用诗词惊艳全国;8年后,她仍然在用自己的方式,让诗词的光芒照亮更多人。

未来,她会走得更远。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