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设定,怎不让人细思极恐?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3月3日20点15分左右,《哪吒2》的票房累计已达到20.01亿美元(约合145.16亿人民币),成功跻身全球电影票房榜第七位,成为首部票房超20亿美元的亚洲电影。
借着这波还在持续的热度,再来谈一个与《哪吒2》有关的话题。
这次从谁说起呢?
无量仙翁。
看过电影的都知道,在饺子导演的设定里,无量仙翁是作品中最大的反派,只不过隐藏得太深了。
他对妖族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对妖族肆意抓捕,最后还将它们炼化成丹。
他将申公豹及其父亲申正道囚禁在昆仑山的监牢中,并以申正道的性命威胁申公豹,让他听命于自己。
他挑拨哪吒和龙族的关系,还在念升仙咒时,暗地里给哪吒埋下“穿心咒”,并以天元鼎为工具,打算将哪吒、哪吒的父母以及龙族统统炼化为丹药……
这不是我想说的重点。我想说的是:
你注意到无量仙翁的形象了吗?
他身着道袍,鹤发童颜,额头大得出奇,看上去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亲和力十足,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坏人。
可是,人不可貌相,当他原形毕露的时候,所有人才发现自己被骗得老惨。
无量仙翁是饺子导演杜撰的人物,《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都没有。但他的原型,肯定是《西游记》中的寿星。
让我们走进《西游记》第七十八回。
唐僧的这一难,是在比丘国碰到了白鹿精。白鹿精化作一个老道,向国王进献了一位女子(其实是狐妖)。这女子形容娇美,貌若观音(注意,这里也有深意),国王宠爱异常,从此不分昼夜,贪欢不已。
结果呢,弄得自己精神萎靡,饭也吃不下,水也喝不进,眼看就危在旦夕了。
于是,那道人(已被封为国丈)又向国王献上了可以延年益寿的海外秘方。什么秘方呢?原文说:
“国丈有海外秘方,甚能延寿,前者去十洲三岛,采将药来,俱已完备。但只是药引子利害:单用着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汤服药,服后有千年不老之功。”
看明白了吧?这秘方的关键是这药引子,需要1111个小孩子的心肝。
这哪里是秘方,分明就是吃人嘛!
但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位囯丈的身份。他是只白鹿成精,是老寿星的坐骑。
他欲擒故纵,先用美女把国王的身体捣鼓坏,然后再献上这邪恶的药方,可能是为了帮助国王延寿来的吗?
其实他是奉了老寿星的命令,变成道人、国丈,借国王之手收购了那么多的小孩子,究竟是在为谁配置长生不老药呢?
细思极恐,细思极恐啊。
《西游记》中有两处写到吃小孩子的故事,除了这一回,另外一回是观音菩萨的宠物金鱼精。
原著中写,当孙悟空知晓了金鱼精的来历,跑到珞珈山去请观音的时候,平时温婉端庄的菩萨,这回却慌慌张张,连梳妆都没来得及,就急急忙忙地编了个竹篮,跟着悟空赶去了。
她为什么这么失态?背后究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再深入一步。
《西游记》是一本讲修行的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设定就是寿命。神仙们为什么比凡人长寿?按照原著的交代,长寿的办法有这么几种:
一是吃王母娘娘的蟠桃;
二是吃五庄观镇元子的人参果;
三是吃唐僧肉;
四是吃太山老君的仙丹。
这都是明线,上得台面的东西。如果作者用的是春秋笔法的话,估计寿星的秘方才是想着重强调的,说白了,就是“吃人”。
让人感到蹊跷的是,在原著中,作者没有明说太山老君的仙丹可以延寿,有起死回生的功效是真的,比如在乌鸡国救活国王。最重要的延寿方法还是前面提到的三种。
可是,大家注意了没有:人参果的外形活脱就是小孩的模样,当时两个童子呈给唐僧,唐僧吓得根本不敢吃;蟠桃的外形,其实和人的心脏差不多;而吃唐僧肉,显然也是“吃人”。
总之,作者明里暗里是想强调,要延长寿命,似乎除了“吃人”外,别无他法。
100多年前,鲁迅在《狂人日记》里写道: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据后人考证,鲁迅通过《祥林嫂》等小说批判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既有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洞察,也是从史书《资治通鉴》中的一些记述中获得了灵感。
从历史,到神话,竟然都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吃人”的事,不但细思极恐,也真让人有些毛骨悚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