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六姊妹依次推出,我们从中会嗅到什么样时代风向呢?
这一定算得上是央视一台的一次历史性大动作,两部讲述江淮地区历史变迁的时代大剧依次推出,这一定预示着下一步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很多时候,央视一台和电影频道特别推出的节目,就一定预示着某些大时代的风向标。
比如这几年讲述朝鲜战争的影视,描写乡村变化的时代剧都是这样。
这次也不例外,《六姊妹》刚刚播完,紧接着又推出《北上》,两部大剧可以说是姊妹篇,而且都是描写江淮一带的人们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变化。
那么,这一次央视一台依次播出同一类影片,又是描写同一个地区的影片,观众从中会嗅到什么样时代之风呢?
京杭大运河又将发生怎样的历史巨变呢?
上一部《六姊妹》从六十年代开始写,写到二十一世纪两千年初。
而这部《北上》就接着从两千年初开始写,大概要写到精准脱贫,乡村振兴了。
《六姊妹》写的是江淮一带的一个山村小镇的人们,在一个接一个的历史事件中都有些应接不遐,对个人人生道路的方向有些难以把握,找不到出路。
在那样变幻无常的时代,人们再怎么撞都没有撞出一条光明大道,终究过起了平凡的人生。
最具代表的就是老三何家艺夫妻,从一个暴发户到生意失败,然后又开澡堂还是失败,最后又开旅馆才勉强撑到剧终。
老五刘小玲也是一个爱折腾爱闯的人,但最后却一事无成,不过还有一套房子。
《六姊妹》电视剧最宝贵处就是讲述了在特定时代背景,想白手起家那不是一件轻易办得到的事。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实的人生,比那些梦幻般的立志影视剧真实的多。
《六姊妹》电视剧告诉我们,不是一创业后来就会成为大老板,更多的都是碰成一身伤,最后鼻青脸肿的回归现实。
这部《北上》呢,一开始就给我们重现了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一个美丽精致的中意混血儿——小姑娘马思艺,一群调皮可爱的小朋友。
大华仔那一群捣蛋鬼下河偷西瓜的镜头那是真的可爱,让我回到了当放牛娃时,去偷邻村大娘家的桃子和枇杷的童年时代。
如果说《六姊妹》中的淮南小镇,是因为时代经济发展太慢而让创业青年找不到方向,导致最后一事无成。
那么《北上》中的运河区域中的人们,却是因为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把握不住方向了。
刚把五百吨位的船换成千吨位级别的船,在美梦还没实现时就匆匆破灭了。
运河的水上经济跑不赢陆地上的高速经济,开始给思想超前,胆子太大,步子过快的船老大们带来了灾难。
运河人家的一群孩子们,在几个浪花中就从光屁孩童长成大姑娘帅小伙,马上就要在拿大学文凭与创业之间作出选择了。
《北上》比之《六姊妹》,在写法上更加大刀阔斧,一点不拖泥带水,不像《六姊妹》那样有些婆婆妈妈。
特别是介绍运河人家的家庭背景上,就由大华仔拉着马思艺去窜一下门,就把各家关系一一介绍清楚了,既有趣,又省去了许多笔墨。
我说过,无论多么偏僻闭塞的山村,只要有一条河,一条江绕村而过,那么这个地方的山和人都会充满着灵气,人就会更加具有灵性。
《北上》中那一群孩子就是一群充满了灵气和灵性的人,后面一定给观众带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特别饰演小女孩马思艺的这个小演员,长得太有灵气了,不知后面在换青年马思艺后,青年演员还具不具有这种灵气。
把《六姊妹》和《北上》连起来看,就是一部中国当代史了,两部剧可以说是天造地合的姊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