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锦言0066】刀郎又一封神新作:《鸿雁于飞》

2025-03-03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在上海演唱会上,首次以《情人》开场,《鸿雁于飞》又首次亮相上海滩。其曲调悠扬,细腻灵动,如同那首传唱二十多年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又将成为封神力作。

《鸿雁于飞》作为开场后的第二首歌亮相,应首先是致敬上海滩时期周璇的《凤凰于飞》,再是从《诗经?小雅》里挖掘的灵感。

大家知道,周璇的《凤凰于飞》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承载着浓厚的时代印记与艺术价值。周璇(1920-1957)活跃于20世纪30-40年代,是上海“孤岛时期”至战后最具影响力的歌影双栖明星。她的嗓音清丽婉转,被誉为“金嗓子”,与白光、姚莉等并称上海滩七大歌后。曾主演过《马路天使》《长相思》等43部电影,演唱逾200首歌曲,尤其是《夜上海》《天涯歌女》等,成为海派文化的象征。

歌曲《凤凰于飞》是1944年同名电影《凤凰于飞》的主题曲,由方沛霖执导,周璇饰演女主角。影片讲述了一对恋人在战乱中历经坎坷终成眷属的故事,歌曲紧扣剧情,传递对爱情与和平的向往。

而“凤凰于飞”这一典故出自《诗经》,象征夫妻和谐。《诗经?小雅?鸿雁》原文:“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译成白话文即为“鸿雁飞翔,羽翼肃肃作响。这人远行,在郊野辛劳。”其寓意是以鸿雁迁徙比喻流民劳苦,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并被引申为思乡、漂泊的象征。

歌曲《凤凰于飞》以该典故为核心意象,词句如“凤凰于飞,翙翙其羽,远去无痕迹”“像凤凰于飞在云霄,一样的逍遥”充满诗意,隐喻乱世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音乐风格上,《凤凰于飞》融合传统五声音阶与西方流行旋律,节奏轻快却隐含哀婉。周璇的演绎细腻灵动,真假声转换自如,赋予歌曲既飘逸又深情的双重气质。这首歌曲被视为周璇中后期艺术成熟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其在处理复杂情感与时代主题上的高超功力。

《凤凰于飞》不仅是周璇艺术生涯的璀璨注脚,更是中国早期流行音乐融合中西的典范。其跨越时空的魅力,至今仍触动听众心弦。

一直以来,刀郎的音乐作品,注重吸取中国古典文学元素。如在《山歌寥哉》专辑,大量嫁接中国古典文学意象:《花妖》的灵感源自《聊斋志异》,以“时间错位”隐喻轮回与遗憾;《翩翩》引用《诗经%ub7蒹葭》“蒹葭苍苍”、《庄子》“翩翩若蝶”等意象,融合志怪与哲思;《镜听》则取材于古代民间占卜习俗,歌词充满唐诗宋词的韵律感。

这次在上海演唱会上,刀郎首次推出的这首新作——《鸿雁于飞》,正是对《诗经》的意象嫁接:借“鸿雁”的漂泊意象,呼应现代人的孤独或乡愁,媲美《西海情歌》中对荒原与离别的描写。

在文化隐喻上,将《鸿雁》原诗中的“流民之苦”转化为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反思。在音乐风格上,彰显苍凉悠远的民族调式,表达“鸿雁于飞,徘徊无依,衔来塞北的雪,落在江南的梦里”般的语境。通过融合《诗经》的古典苦难叙事与现代社会的情感疏离,延续刀郎“山歌”系列对底层与历史的关注,并与刀迷们达成心灵上的共鸣。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