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编剧”深陷抄袭门的那些年(下)
五、
穆小勇曾与于正合作过《锁清秋》《纸醉金迷》等剧,他立马联系了《未央%ub7沉浮》的原作者"瞬间倾城",买下了小说的版权,并且在合同没签之前就已经把钱打了过去。
瞬间倾城第一次卖版权,也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她欣然接受对方的转账,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美人心计》的"借鉴危机"告一段落,不仅救了于正一命,还救了林心如一命。
后来《美人心计》播出后,35岁的林心如凭借这部剧斩获了多个奖项,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
因为这点过往,林心如和于正成为了挚友,不过这段友情也没能坚持太长时间,满打满算也没超过4年。
林心如凭借《美人心计》翻红后,她盯上了"美人"这个题材,让自己的工作室筹备了一部新剧叫《倾世皇妃》。这部剧不仅在剧情和结构上"借鉴"了《美人心计》,还使用了《美人心计》的部分资源。
于正得知消息后,嘲讽昔日的好友林心如"别老嚼我的美人,都被你嚼迟暮了"。"作为一个过气明星,演技那么差,用了我所有的心力把你重新从老演员回炉,你却把我所有的班底挖走,拍了另一个作品……"
面对于正的发难,林心如也没躲着避着,直接硬钢说,"一直以来秉承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口口声声的朋友,原来不过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结果……真的很失望。"
两人隔空互怼并没分出一个胜负,反而让《倾世皇妃》这部剧获得了不少的热度。
与此同时,于正更是带着自己的绝技继续披荆斩棘,让23岁的杨幂出演了《宫锁心玉》,把白玉兰的"观众票选最具人气女演员奖"塞进了她的怀里。
这部剧捧红了杨幂,同时也为后来的杨幂与刘诗诗的互撕埋下了伏笔。
两人的故事也算有趣,这里单独插几句。
六、
当时杨幂有两个知名闺蜜,一个叫唐嫣,一个叫刘诗诗。
杨幂与唐嫣的故事这里暂且不提,单独说一下杨幂与刘诗诗的闺蜜情。
两人都是凭借唐人的《仙剑奇侠传三》一炮而红,唐人老板蔡艺侬对杨幂颇为欣赏,希望能把杨幂挖到自己公司来。
2009年,蔡艺侬组织了一场颇为有名的埃及旅行。说是旅行,实际更像是唐人的团建。因为参加这次旅行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唐人员工,而且参与了《仙剑三》的拍摄,其中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当时还签在李少红名下的杨幂。
之所以邀请"外人"杨幂来参加公司团建,其用意不言而喻,就是希望能把杨幂挖过来。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杨幂并没有加入唐人。
2011年,杨幂凭借于正剧《宫锁心玉》一炮而红,与此同时唐人为了捧红刘诗诗,也推出了一部清廷剧,《步步惊心》。
相同的穿越题材,相同的清朝历史背景,两部剧自然会被观众拿来对比。
从数据上看,率先播出的《宫锁心玉》确实优于《步步惊心》。但从口碑上,明显《步步惊心》要略高于《宫锁心玉》。
不过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两部剧在筹备期间,蔡艺侬在回答"《步步惊心》和《宫锁心玉》的区别时",使用了"盗版"一词。
言下之意是说,《宫锁心玉》涉嫌抄袭《步步惊心》。
"抄袭"这两个字,可是触碰到了于正的逆鳞,他自然不会忍。
随后两人开始了第一轮battle,作战地点是当时还算火的贴吧。不过有意思的是,蔡艺侬是正面出战,于正貌似是注册了一个名叫"王阳明"的小号。
具体内容有很多,大家可以去网上搜一搜,这里只展示两张。
第一波battle结束后,蔡艺侬很生气,发表了一篇名叫《今朝被狗咬》的博文正面回应。
文章很长,里面逻辑清晰地描述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这里万小刀简单总结一下跟于正"借鉴事件"有关的部分。
大概意思就是说,唐人筹备《步步惊心》是多年前的战略计划。早在2009年就已经买下了《步步惊心》的版权,因为《仙剑三》的爆火,所以耽搁了。
2010年7月,《步步惊心》开始筹拍。12月8日正式开机,次年3月20日杀青,于2011年9月播出。
另一边于正的《宫锁心玉》,剧本是2010年写的,同样也是2010年开机。不过开机时间早了《步步惊心》三个月,拍摄时间也更短,在2010年9月12日就结束拍摄,在2011年1月31日已经开始播出了。
对于蔡艺侬的文章,于正也不再偷着藏着,而是换上了大号说,"电视剧本来就是继承和发展的事业,若有抄袭早就被告了,只有法律条文才能盖棺定论,否则你的话不过是诽谤而已。"
不过这件事儿确实就像于正所说,直到最后都没有盖棺定论,反而是于正趁着《宫锁心玉》的大火,成为了圈内顶尖的制作人。
插播结束,故事拉回主线。
七、
2013年,《华西都市报》颁发了"2013年编剧作家富豪榜",于正以2400万收入名列探花位,远超邹静之、王海鸰、刘恒等业界前辈。
与此同时,于正还喜提两个外号。
一个叫于妈,是因为他很多出圈作品都是以女性为主。另一个叫于抄抄,来自于天涯论坛恶搞的"金乌鸦奖",当时的颁奖词是,"用生命在抄袭的编剧。"
于正对于外界这些传言并没有当回事儿,就像他最初被质疑"借鉴"《金枝欲孽》时说的那句话一样,"(我被质疑是)因为我红了呀,不红的人谁还会去挑这些东西。"
不过这一次给他后脊梁一下的人,不是外界而是他的"自己人"。
2014年,于正在为新剧《宫锁连城》宣传时,饰演女二的戴娇倩在采访时脱口而出:"《宫锁连城》的剧情与琼瑶《梅花烙》雷同!"
这话很明显是"口误",作为剧中的女二怎么可能会说自己出演的剧涉嫌抄袭呢?
后来于正也是这么解释的。
不久后的发布会,戴娇倩无故缺席,于正面带愠色,展示了他跟戴娇倩的聊天记录声称,戴娇倩声称自己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
与此同时,他还把另一个备受争议的同行郭敬明拉出来挡枪说,"郭敬明抄袭被告了,你看什么时候有人来告我。"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年于正刚好36岁,是本命年,所以真的得偿所愿了。
没过多久,《梅花烙》的作者琼瑶在微博发布了一封致电广电总局的公开信,炮轰于正抄袭。
琼瑶说,"深受打击的事情发生了,我不知道该向什么单位求助,只能写信给两位领导。"
事情曝光后,出于对业内前辈的尊重,于正一改往日嚣张的口风,说这一切都是巧合和误伤。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还有另一个人跳出来"落井下石"。
这个人就是跟于正合作过《大丫鬟》的编剧,李亚玲。
八、
李亚玲声称,自己在2009年与于正合作时,对方要求自己把《胭脂雪》的副线和《梅花烙》的主线结合在一起,写成一个剧本给他制作,但被她拒绝了。
后来李亚玲自己写了一版《大丫鬟》给他,结果遭到于正的嘲讽。
于正对她说,这样自命清高成不了大事儿,只要抄袭不超过20%,法院就不会追究。
消息一出,于正再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友和业内人士纷纷斥责于正抄袭,甚至还喊出了"抵制于正"的口号。
2014年12月5日,琼瑶起诉于正抄袭案第一次开庭审理。
与此同时,圈内有109名编剧签署了联合声明,支持琼瑶,呼吁保护原创。在这样的声势下,法院最终判决于正公开道歉,被告共计赔偿五百万元。
一审判决出来后,琼瑶在微博上发声说,"正义终于发出了声音!此时此刻,激动不已……泪在眼眶,我只想大声喊一句,知识产权胜利了!"
琼瑶的胜利像是一颗扔进湖面的石头,打破了平静已久的娱乐圈。
随后,《分手大师》编剧俞白眉、《媳妇的美好时代》编剧王丽萍、《双面胶》编剧六六都纷纷转发微博,表示庆祝。悬疑小说《凶画》的作者周浩晖也在微博宣称,于正的《美人制造》抄袭自己的小说《邪恶催眠师》。
在众人轮番的轰炸之下,一向嘴硬的于正终于服软说,"求各路大神暂且放过,待我喘口气,试着戒掉刷手机屏的毛病,咱们江湖再见。"
虽然于正一直饱受抄袭的争议,但确实没人怀疑过他制作爆款的能力。
2018年,于正凭借《延禧攻略》上演了一出王者归来,让一直默默无闻的吴谨言一夜爆红。
或许是年少成名都要经过一些坎坷,后来吴谨言因耍大牌沉寂下去。
可谁都没想到,2024年吴谨言凭借于正制作的《墨雨云间》再次杀了回来。
这次翻红之后,吴谨言比之前低调了许多,就像昔日的于正一样。
如今于正依旧活跃在娱乐圈,依旧是顶级制作人。他时不时就会现身评论区,充当娱乐圈判官。
或许想起当年那些故事,于正也会用网上一句话轻轻略过:
那是我来时的路,从来不是什么黑历史。
本文作者:万小刀,写明星、写八卦,有凭有据;形象正、影子斜,皆由自取,欢迎关注@万小刀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