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视帝视后,但演技越来越烂,这些演员怎么越演越回去了?
怎么会想到,那个在《都挺好》里一句"我不吃我不喝我只要钱"就能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的倪大红,现在在《狂飙》里,却让观众纷纷表示"认不出来了"。
2023年热播剧《狂飙》原本被观众寄予厚望,该剧改编自真实案例,描绘帽子与黑社会的生来较量。但倪大红饰演的黑帮老大的角色却令人大跌眼镜,本应是一位城府极深、不怒自威且权势极高的黑老大,却被他演绎成了一位退休后悠哉悠哉的老大爷。
这个现象不停令人感叹:这真的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倪大红吗?
让我们回到2006年。那年,47岁的倪大红凭借《乔家大院》的表演迎来了事业的第二个春天。他的外貌并不出众,甚至被贴上了丑角的标签。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外貌并不帅气的老戏骨,凭借着他的实力在演艺圈稳稳站住了脚跟。
他在电视剧《都挺好》中塑造的那个极品老父亲形象,将中国式家庭复杂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举成为网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的戏骨级演员,也会有"摆烂"的一天。
倪大红的经历并非个案,在整个演艺圈,"拿了奖就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2019年的金鹰奖也发生了"水漫金鹰"的闹剧:迪丽热巴凭借所谓"精湛"的演技,将《人世间》中演技扎实的殷桃踩在脚下,拿下视后宝座。
这一操作把金鹰奖变成了一个笑话,同时也让观众感到懵逼。
近年来演艺圈的现象令人费解:真正的实力派演员无法获得奖项,而荣获各种大奖的视帝视后们的演技却逐年下滑。
倪大红这样的老戏骨,年纪越大经验越丰富,演技也应该越炉火纯青,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他们演起戏来总是严肃或面瘫,空洞或僵硬,令人唏嘘不已。
现在的演艺圈称得上是"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那些曾经凭借真才实学的演技打动人心的老戏骨们,现在却在消耗着自己的光辉岁月。
看着《狂飙》中倪大红的表现,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使是演技精湛的戏骨,也会有才华枯竭的一天。
年龄是演技退步的借口吗?实际上还是暴露了这个影视行业浮躁吗?这个问题远不能简单地回答。
说到演技翻车,不得不提到2025年的一部神剧《上阳赋》。这部剧让曾经的"神仙姐姐"章子怡在一夜之间被嘲笑为"尴尬姐姐"。
四十岁的人扮演十五岁的小姑娘,这画面想一想就令人停不住倒吸一口凉气。更让观众看不下去的是,剧中章子怡还要不时地噘嘴卖萌,那违和感真的比吃了炸药还要爆炸。
但又有谁会记得,这位现在在荧幕上"拼命装嫩"的演员,曾经是何等的光芒万丈呢?
让我们回到《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中,那个时期的章子怡饰演了一个叫"招娣"的角色。虽然她的台词并不多,但是她的每个眼神,每个武术都充满了灵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后的电影《卧虎藏龙》中,她饰演的玉娇龙虽身形娇小却震撼全场,眼神里的力量使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章子怡凭借在《一代宗师》、《十面埋伏》等作品中的出色表现,稳坐影后宝座,是名副其实的实力派女演员。
然而,戏剧人的反转发生在她结婚之后。这个本应该持续在演艺事业上发光发热的她,却选择去了《我们最强音》栏目当导师。
她充满自信的跨界表演,使观众感到困惑,并为她未来的演艺生涯带来了隐患。
过度参与综艺节目会导致观众对你的认知变得模糊,因此重新回归演戏时,那个曾经光芒四射的影后形象会被综艺效应冲淡。
讽刺的是,章子怡竟然在《我就是演员》节目中批评其他人,并且告诉他们:"要演适合自己的戏,年纪多大就该做什么事。"
从神仙姐姐到装嫩姐姐,章子怡的转型之路走得十分坎坷。其实仔细思考,她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演艺圈的通病:在名利的诱惑之下,即使是顶级演技派也会迷失方向。
有人认为演员不应被年龄限制,但问题在于,你虽然可以突破年龄的界限,但你不能突破观众的审美底线啊!当一个演员无法传递角色真实感时,再高超的演技也会成为笑柄。
章子怡的例子警醒我们,演员转型固然重要,但一味追求流量和热度,不顾实际情况,最终只会损害到自己苦心经营的口碑。
看完章子怡的转型迷途,再来说说令人心疼的演技派黄渤。近期他主演的《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引起了粉丝们的强烈反响。
光是剧情描述就令人失去追剧的欲望,更何况该剧剧情老套得令人头大,充斥着中年油腻大叔和上司暧昧以及实习生对男主角的爱慕等老套元素。
令人痛心的是,黄渤在剧中那种夸张的表演令人感觉到十分尴尬。
这真的是那个除了脸之外其他都很高级的黄渤吗?
让我们回到他的巅峰时刻。《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中,黄渤虽然不是男主角,但他凭借对表演的执着和热爱,把自己成功地推入了一线演员的行列。
再来说说《斗牛》,那可是实打实的拼命三郎。为了让牛和他演对手戏,他可是拍摄了几百次才达到完美效果。您得知道,跟动物合作可不等同于开玩笑,是人要去配合动物而不是让动物去配合人。
这部电影是一部用生命在拼命的电影,却轻轻松松地获得了1千多万的票房,还斩获了第46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奖项。
黄渤的成功,证明了他不仅是靠运气,更是实打实的演技和努力在说话。从《泰囧》到《亲爱的》再到《寻龙诀》,黄渤的表演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然而,出乎意料的转折在2015年出现了。黄渤参与了《极限挑战》这档综艺节目。
说实话,演员参加综艺本身是没有问题的。然而,综艺节目常常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喜剧效果,导致观众在观看黄渤的正剧时,脑子里总是会不自主地浮现出他在综艺节目中的搞笑画面。
真是令人沮丧,即便是再催泪的剧情,也已无法让观众沉浸其中了。
现在的黄渤,虽然一直在摆脱综艺带来的"喜剧标签",但《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这部作品虽然集结了黄渤、梅婷、朱珠等实力派演员,但评分却一降再降。
网友们纷纷表示:看到的不是剧中的角色,而是在综艺中耍宝的黄渤。
认真想想,黄渤的经历给整个演艺圈都提了个醒:虽然综艺可以带来高流量和快速曝光,但对于严肃演员来说,这或许是一把双刃剑。
观众习惯了你搞笑的一面,就会对你认真演戏的态度感到陌生,从而增加了让他们认真看你演戏的难度。
谈起演技定型,不能忽视的是近期在《心居》中频繁被观众诟病的童瑶。这位曾被贴上小章子怡标签的演员,现在却让观众评价道实在看不下去。
最令人惋惜的是,她在《心居》中面对至亲弟弟离世的戏份,表情却毫无波澜,仿佛在演一件平常不过的事情。那平淡无奇的表情和武术,令人恍惚间以为在看一场尴尬的默剧。
然而更为明显的区别在于,同一部剧中,海清老师的表演却以一场爆发戏震撼了所有人。当海清得知丈夫没的那场戏,她的整张脸充满了痛苦,青筋暴起的表演堪称完美。
这一对比,使得童瑶的表演显得更加干瘪无力。
网友们在感叹这部剧中出乎意料的全员演技在线的同时,也对童瑶的糟糕表现感到遗憾。整部剧的最终评分只有5.8分,而童瑶的表现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作为演员,童瑶的演技为什么会突然"翻车"呢?
可能答案需要从2025年的《三十而已》开始谈起。那一年,童瑶饰演了一个让观众又爱又恨的角色——顾佳。
这个全职太太塑造出了双商在线、懂分寸知进退的形象,这是为她量身打造的。尤其是在面对丈夫不忠诚的现实时她的处理方式,让观众直呼过瘾,也让她获得了白玉兰奖。
但顾佳是成功的原点,也是失败的源头。
童瑶在《三十而已》中饰演的顾佳这个角色,仿佛给她打上了永久的烙印。无论她后来再饰演什么角色,人们总是觉得她好像是在扮演顾佳。
有网友甚至说:她似乎永远地把自己锁在了《三十而已》的剧场中,走不出去。
其实深入思考一下,"走不出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演员们的一个通病:一旦找到了一个红得发紫的角色,就容易被自我固化思维所困,不敢甚至不愿意去挑战自我,突破自我。
有人认为演员应该有自己的标签,但这并不意味着标签就应该成为演技发挥的枷锁。例如海清老师,她几乎可以驾驭所有角色,并能为观众带来独特的惊喜,这才是真正的演技派。
如果童瑶想要在演艺事业上有所突破,或许她应该尝试挑战一些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角色,让观众看到她的多种可能人。
希望下一次再看到童瑶的作品时,她能展现出一个全新的自己,而不是顾佳的复刻版。
从童谣的困境观点讲,我们不能不提及另外一位让观众大呼"认不出来了"的视帝——陈建斌。近期他在《爱我就别想太多》中的表现真的令人不忍直视。
他本应扮演英勇潇洒、帅气逼人的霸道总裁,然而表演得太差劲,却被网友们称为油腻大叔。更加尴尬的是,他还与剧中女演员李一桐谈恋爱,这种违和感不停令人发出啧啧的感叹。
网友们纷纷表示,这哪里是偶像剧,真的就是父女恋。
令人抓狂的是他台词功底,一句话说一半停一会儿,似乎是在艰难地在记忆库中搜索下一句台词。
让我们回顾一下《甄嬛传》的黄金时期。那时,陈建斌饰演的皇上威严而不怒,将雍正帝的敏感多疑的人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那个阶段,他的演技爆棚,甚至可以说吊打霍建华版本的乾隆皇帝,他因此成功入围了第27届白玉兰奖。
可惜的是,那个令人惊艳的"四郎"已经无法再次回到我们的身边了。
近年来陈建斌似乎偏爱扮演霸道总裁的角色,但每次的表演都流露出表情僵硬、情绪缺失的问题,例如他在《不惑之年》中的演绎就被观众批评为演技过于呆板,直接拉低了整部剧的观赏度。
有人认为,戏骨的演技出神入化,即使是再烂的角色,他们也能通过自己的演技让角色变得发光发亮。
从陈建斌到章子怡,再到黄渤,童瑶等人,曾经的实力派演员集体"翻车"。这种情况并非个案,其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或许答案就藏在当前浮躁的影视圈里。在现在这个流量为王、资本挂帅的时代,演员们为了热度,不得不接一些并不适合他们的角色。
然而,观众的审美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们不再愿意静下心来欣赏一部优秀的作品。
然而,与其为了流量去扮演一些不伦不类的角色,不如静下心来寻找适合自己的戏路。毕竟,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希望看到的是能够真正打动人心的表演,而不是那些为了博取眼球而失真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