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和知识,这样才能给娱乐圈带来新的希望
娱乐圈总是充满戏剧人,但2019年这出戏,着实令人猝不及防。
那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消息。翟天临正得意洋洋地跟粉丝们炫耀自己的学位来得有多轻松,却不料这番话激起了网友们的好奇心。
大伙儿纷纷跑到知网上想一探这位"博士高材生"的论文,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你的论文在知网上怎么查不到呢?"
"知网是什么东西?"
就是这么一句话,让整个消息间炸开了锅。要知道,但凡上过大学的人,谁不知道知网?这可是论文查重的"官方平台"啊!更别说他还是北电和北大的高材生。
眼看着舆论越演越烈,翟天临这才慌忙解释:"我只是没反应过来而已,知网我肯定知道是什么了!"可网友们哪是那么好糊弄的?很快,更大的惊雷在等着他,-,他的北电博士学位被取消了。
学校的官方通报一针见血:"在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汇总期间,存在学术不端情况。
这事还没完。愤怒的翟天临坚持认为不知道"知网"很正常,这跟论文没啥直接关系。结果可倒好,网友们干脆自掏腰包,把他的论文放到知网上查重。
这一查不要紧,重复率高达40%以上!这意味着什么?至少一半的内容都是抄袭来的。
连电视网都看不下去了,发文痛批:"学术这事儿,演不了!"
这件事令人不停想起了那个被称为"平民影帝"的王宝强。自从他获得影帝之后,"平民出身"这块金字招牌就成了许多人进入娱乐圈的敲门砖。
不需要科班训练,不需要高考学历,只要有一副好皮相,就能在娱乐圈获得不菲的收入。
这种风气一时间让"追梦人"遍地开花,大家纷纷扛着高中肄业的学历混入娱乐圈,靠着包装与炒作登上台前。在镜头前,他们都人模人样,光鲜亮丽。
翟天临事件的影响远不止于此。此后,一股"严查论文风"席卷学界,很多学校都开始要求学生论文"查重率必须控制在10%以内才算合格"。
就这样,他用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学术大环境"。
现现在的翟天临,在娱乐圈早已成了"查无此人"的状态。这场风波不仅仅是一个演员的陨落,更是整个娱乐圈浮躁现象的缩影。
它提醒我们,在这个靠流量说话的时代,内在的充实和真才实学,才是立足之本。
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句"知网是什么",揭开了娱乐圈这场关于学术诚信和专业素养的连锁反应。这个教训,想必会被永远铭记。
"人设崩塌"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娱乐圈的人设崩塌,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倒就是一大片。让我们先看看这位令人哭笑不得的"学霸"马嘉祺。
作为新生代小鲜肉,马嘉祺一出道就给自己贴上了"学霸"的标签。他可没少在镜头前卖力表演:手捧书本一副用功模样,采访时还振振有词地说自己成绩"前几名徘徊"。
粉丝圈里甚至专门开了个超话:"找个学霸马嘉祺当偶像!"啧啧,这人设立得也太完美了。
可高考这道坎儿不好糊弄,成绩一出来,可把大家都惊呆了:英语44分、数学25分。。。总分307分。这就是所谓的"学霸"?粉丝们瞬间破防。
更逗的是,当时河南还有三位叫马嘉祺的考生,其中考307分的是周口考生,根本不是咱们这位"学霸"。算来算去,这位偶像的真实分数居然只有268分!这下可好,精心打造的学霸形象顷刻间土崩瓦解,成了圈内最大的笑柄。
紧接着是靳东这位"老戏骨"的翻车现场。这位一直在营造"演技派""文艺青年"人设的演员,却在社交媒体上闹出了不少笑话。
他最爱在网上发表所谓的"诗文",还喜欢引用"名人名言"。有次他煞有介事地引用"梵高的名言":"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
"结果呢?这压根就不是梵高说的!网友们直接给他封了个"当代梵高"的称号。
还有更离谱的。在一次影视作品宣传会上,靳东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为了揣摩角色,专门看了"诺贝尔数学奖得主的学术论文"。
最尴尬的还得是他跟北大学子李健的对谈。李健问他:"你有什么书想推荐给现在的年轻人吗?"靳东当场就懵了,左顾右盼支支吾吾。
李健看他这样,打趣道:"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读的都是停书呢!"结果靳东像是没听懂似的,直接来了句:"对对,我以前看的好多书都是停书,所以我也不方便推荐。
再说说被张艺谋力捧的"天赋型演员"刘浩存。人家还在念书的时候就被大导演相中了,还说她是"天生就该吃这碗饭"的人才。
可在采访中被问到"什么是演员"这样的基本问题时,她却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连评价搭戏的张译,也只会说"张译就是很努力!"到了颁奖典礼上,人家倪妮能写出"匠心"来形容张艺谋导演,她却只能憋出个"单纯"二字。
这差距,不是一般的明显啊。
看着这些接二连三的人设崩塌,不停令人感叹:在这个娱乐圈里,究竟还有多少真实可言?那些精心包装的人设,终究敌不过真实的考验。
也许是时候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才是一个演员真正该具备的素质了。
书香门第到声色深渊的转变
说到翻车,咱们不得不提王力宏这个活生生的例子。这位出身书香门第的音乐才子,父母都是大学教授,本该是娱乐圈的标杆人物。
谁能想到,这样的家庭背景,最后却演变成了"衣冠禽兽"的戏码。
这出大戏还得从2013年那场魔术表演说起。那天的舞台魔术,不经意间揭开了王力宏"疑似同X恋倾向"的丑闻。
这事一出,他和同为钢琴家的李云迪瞬间陷入舆论漩涡。
或许是为了平息风波,王力宏突然官宣与小10岁的李靓蕾闪电结婚。但这场看似完美的婚姻,却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婚后的王力宏,依旧按捺不住内心,和"黑人陈建州"打着工作和兄弟的幌子天天混在一起。
分开后,王力宏看似在公众面前表达悔意,但私底下的生活可一点都没收敛。更令人震惊的是,一段多人运动的视频居然被曝光了。
视频中清晰可见王力宏、陈建州、范玮琪、徐若瑄四人,那场面真是令人瞠目结舌。这段视频一经流出,立即在圈内掀起轩然大波,粉丝们都傻眼了。
大家不停要问:一个从书香门第走出来的音乐才子,怎么会沦落到这般田地?这事闹得实在太大,连官方媒体都看不下去了,对他进行了痛批。
在各方压力下,王力宏只能灰溜溜地退出内娱,回到了美国。
虽然现在的他还想着复出割韭菜,但这一切怕是都成了徒劳。毕竟在这个娱乐圈里,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王力宏的例子告诉我们,家庭背景再好,学历再高,如果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最终也只能成为圈内的反面教材。这不停令人感慨: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中,保持本心有多难?更重要的是,艺人的一举一动都在大众的注视之下,一旦行差踏错,后果往往是不可挽回的。
镜头之外的真相拷问
说白了,这不就是一个所谓的"人设工程"吗?你看看这些案例:靳东想当"老戏骨",就到处引用不存在的名言;马嘉祺想立"学霸"人设,连高考成绩都敢造假;刘浩存打着"天赋型演员"的旗号,连基本的专业问题都答不上来。
这些浮夸的包装背后,折射出了整个娱乐圈的浮躁现象。
更令人无语的是,这种虚假人设居然还真能骗到不少人。直到马嘉祺的268分曝光,粉丝们才恍然大悟;直到翟天临的"知网是什么"惊人一问,大家才意识到原来连北电博士都可以是纸糊的。
每一次人设崩塌的背后,都是观众信任的崩塌。
反观那些真正有实力的演员,从来不需要靠包装来支撑自己的事业。他们用作品说话,用专业态度和过硬的演技征服观众。
现在的观众也越来越理人了。网友们不再轻易被那些花里胡哨的人设忽悠,开始更关注演员的实际表现。这种转变,其实挺好的。
毕竟,娱乐圈需要的是真材实料的演员,而不是包装精良的"人设艺人"。
所以说,与其花心思琢磨怎么包装自己,不如静下心来好好钻研业务。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虚假的东西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最终都会现出原形。
这么看来,娱乐圈的净化之路,其实就是一个回归本质的过程。什么是本质?专业能力才是本质,文化修养才是本质,真诚的态度才是本质。
娱乐圈的新生之路
说到底,翟天临的"知网事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翻车现场,它其实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你看,这事之后,学界就定下了论文查重率必须控制在10%以内的红线。
这不就是一个信号吗?说明大家都开始重视真才实学了。
其实回过头想想,演艺圈也该来这么一场大扫除了。这些年来,太多人靠着包装、销售、炒作在圈内占据了不该属于自己的位置。
好在,现在的观众审美也在觉醒。那些只靠颜值、只靠流量、只靠人设的艺人正在失去市场。取而代之的是那些真正懂艺术、有实力的演员开始获得更多关注。
娱乐圈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像那些默默钻研艺术的演员,他们不靠浮夸包装,不靠虚假人设,就是踏踏实实演好每一个角色。
这些人或许不会天天占据热搜,但他们的作品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学历确实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但这不代表就可以不学无术。重要的是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心,拓展自己的视野。
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人人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才是真正的演技根基。
现在的观众也越来越理人了,不再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包装所迷惑。
所以说,娱乐圈的新生之路其实很简单:回归艺术本质,注重实力积累,重视文化修养。那些靠包装出来的风光,终究会随风而逝;而那些踏实沉淀的功夫,才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希望未来的娱乐圈,能够涌现出更多真正有实力、有内涵的艺人。毕竟,只有这样,才能给这个行业带来真正的希望。
艺术的道路从来不会辜负那些真心热爱它的人,这个道理,或许就是整个娱乐圈最需要记住的。
作为观众的我们,也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那时的娱乐圈,一定会是一片更加清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