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时间、AIGC应用、音MAD创作......2025年总台春晚技艺类节目的技术创新

2025-02-27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作者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毕波

订阅 | 010-86092062

春晚“技艺类节目”指的是在技术和艺术上有突出特色的节目。这类节目往往身负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即从单体文艺节目层面,展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自成立以来所秉持的“思想 艺术 技术”的创新融合。

从节目类型的角度来看,每年春晚有四十余个节目,其中包括众所周知的歌舞类节目和语言类节目。然而其他节目的统合定名,一直没有固定。从最近十多年的春晚来看,这一部分节目曾被分称为“魔杂类节目”(指魔术和杂技)和“非节目类节目”(指有特殊设计的仪式、串联、创新型节目等),也曾被统称为“创意类节目”。直到2023年春晚筹备期,才被统称为“技艺类节目”,并设置技艺组,推进技艺类节目创作。

毕 波

电视导演,供职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曾参与2012至2015、2022至2025年八届央视春晚的导演、撰稿工作,在2025年总台春晚中担任技艺组组长。作为总导演,执导大型文博探索综艺《国家宝藏》第四季、饮食文化探索节目《一馔千年》第一季、总台国庆特别节目《国之颂》、清明特别节目《多情的土地》等。执导节目曾获电视文艺“星光奖”、“亚洲—太平洋广播电视联盟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等。

2025总台春晚由技艺类节目组推进并最后登上春晚舞台的节目共有8个,分别是:刘谦魔术《画蛇添福》、军事题材节目《青春奔赴》、武术节目《笔走龙蛇》、聚焦“绿水青山”主题的百姓合唱《我的家》、体育题材的音MAD节目《孤勇者》、0713再就业男团演唱的《登高》,以及两个涉外题材节目,分别是美国摇滚乐队OneRepublic的歌曲《CountingStars》和中国秘鲁民歌融合的节目《山鹰和兰花花》。除此之外,还有国乐和鸣《宫商角徵羽》、国际金曲联唱《一起唱过的歌》最后登上了2025元宵晚会的舞台。

从以上十个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分布可以看出,技艺类节目多是定点专向创作,专攻魔术、武术、杂技、军事、涉外等类型和题材,多是春晚的“必答题”。与歌舞类节目和语言类节目广招作者编创而后择优选用的创作方法不同,技艺类节目的创作往往从艺术和技术上尤为突出的创意或资源点位起手,集中力量塑造、削尖、打磨、成型。整个编创排演过程,包括前期沟通搭建过程,耗时耗力耗资源,一旦被毙,难有“备份”。以上节目多有如此特点,常是有进无退的存在。

从笔者角度看来,所谓技艺,既有表演本身的技艺,也有影视制作上的技艺。这一层二次创作,赋予了各个门类的表演以全新的呈现效果与发展方向。本文也将聚焦以上部分节目在影视制作方面的技术创新。

1

《笔走龙蛇》背后的“子弹时间”迭代

和通义大模型AIGC应用

《笔走龙蛇》是本届春晚唯一的武术节目。由功夫演员甄子丹、五位太极世界武术冠军和河南塔沟少林武校共同表演。“笔走龙蛇”典出李白诗歌《草书歌行》,赞颂青年书法家怀素在创作草书时笔势如龙蛇般灵动。节目以功夫演员甄子丹欣赏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怀素《自叙帖》的思绪为线,以转盘装置为砚,以太极武者为墨,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太极功法为基础进行编排,描画出怀素书法“笔走龙蛇”的意象。用太极武术的力与美,展现草书书法的神与意。

其中有多个“子弹时间”的特效画面,将模拟草书“飞白”的抛接动作展现得动中有静,动静相宜。

往年春晚武术和舞蹈节目也经常设计“子弹时间”的画面。与20多年前的电影《黑客帝国》的拍摄方式相同,是用特制的环形珩架固定120台单反照相机,通过单帧拍摄再组接的方式完成效果。导演组会特意安排一天的时间,安排涉及该镜头的所有节目的表演人员在这一天集中录制。

然而2025年春晚的“子弹时间”有了拍摄更高效容错、后期调整更从容的技术支持。这项技术曾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转播中大放异彩,也运用到了春晚武术节目中。这一次,总台联合阿里云公司首次在春晚演播大厅部署由30台相机阵列组成的云上多视角拍摄系统,以“演播厅天空环绕视角”对演员表演进行摄制,借助云端高并发、高性能视频计算特性,利用云端立体视觉AI算法对多机位信号进行3D点云渲染。

同时通过智能虚拟运镜手法,节目展现出了不同角度下的微妙细节,让观众从多维角度看到节目“时空凝结、移步异景”等立体视效。

阿里云提供了从超高画质同步采集、数据标定、数据传输、模板预设、可视化监看预览、云端3D渲染的端到端自动化链路。也基于这套自动化链路和实施方案的设计,在春晚节目频繁优化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快速制作,能在现场即时与编导、演员敏捷沟通,共同优化呈现方案。另外一方面,基于阿里云多年的制作、转码、AI能力积累,面向央媒级(全链路4K HDR的画质,500M的超高清码率)超高标准画质的收录、处理和还原,最终呈现出内容质感统一性强、内容效果艺术性高的应用级AI作品,助力远端观看体验的艺术性升级,让播出内容衍生出更多维的视觉价值。

和过去相比,虽同为“子弹时间”,但整个处理过程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过往方式主要是基于视频插帧技术(一种二维图像处理技术)和深度图渲染技术(一种传统三维处理技术,对比基于深度图渲染的新视角生成技术,体积视频渲染技术跳过深度图估计阶段,直接训练带场景信息的稠密点云,建模更精细,成像更逼真)。本次主要使用三维重建与神经体渲染相结合的技术,分别对场景进行稀疏表达和稠密表达,这两种技术同属于空间智能技术,是通义大模型AI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特点优势主要表现在:

对相机阵列数量和部署要求更低,允许根据现场安装条件进行不等间距、不等高度的灵活部署。

呈现整体画质更高、瑕疵更少,支持4K HDR10bit色深的高标准视频链路(以往主要是1080p SDR8bit)。

对二次运镜想象空间更大,以往子弹时间技术对运镜轨迹约束会更大(如不能太过偏离真实相机位置),本次使用技术方案在采集完成后允许用户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更加自由地运镜,实现以往只有专业摄影师才能做到的高级运镜效果。

除此之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春晚还有三个节目运用到阿里云通义大模型。一是薛之谦演唱的《方的言》,通过图生视频技术,将舞台卡通人物形象赋予生命,使其在舞台上与歌手实时互动,呈现栩栩如生的动态视觉效果。

二是莫文蔚和毛不易演唱的歌曲《岁月里的花》,利用“参考图生成”和“风格迁移”能力,将舞台实景转化为油画风格,精准捕捉舞台光影细节,模拟油画笔触的层次感和肌理。再利用通义万相的“图生视频首尾帧”能力,将舞台最后一帧画面作为视频起点,生成以油画为终点的动态过渡。

三是结尾曲《难忘今宵》,采用图像编辑模型Wanx-ACE,这一模型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和变分自编码器(VAE)技术,通过不断学习和优化,AI能够理解不同风格、色彩和形状的花灯特点,再通过对输入的地标照片进行智能识别和分割,提取出核心结构和特征,将提取出的地标特征与传统花灯的艺术风格进行融合,生成独特的图像作品。

2

《孤勇者》的音MAD创作

与立方体升降模块的裸眼3D效果

《孤勇者》是本届春晚体育题材的定制创作。由香港歌手陈奕迅采样奥运健儿跳水、射击、击球等运动声音,重新演绎《孤勇者》,并邀请奥运健儿一起合唱,展现90后、00后年轻一代运动员的青春风采和昂扬风貌。同时伴随着国家游泳队从巴黎载誉归来在澳门演唱这首歌时全体跑调的娱乐新闻,春晚的表演多了一层“一雪前耻”的联欢氛围。

总结容易,创作艰难,更何况“展现风采”和“联欢合唱”均是前期创作时的目标。如何将二者融汇在同一个节目中,技艺组导演最后选择用现场“音MAD”的方式完成。

音MAD,是一种对音视频素材进行二次加工的创作形式。音MAD既注重技术也注重创意,形式并不仅限于演奏音乐,同样可以存在人力VOCALOID、RAP等元素。在Bilibili的鬼畜区甚至有音MAD专区。

对于春晚来说,音MAD创作尚属首次。在创意之初,音乐创作能否征服所有导演成为节目是否成立的关键。于是技艺组导演联合总台技术局音频部门,把巴黎奥运会转播过程中从现场收集到的中国运动员比赛的声音,如击打乒乓球声、跳水入水声、射击声、小轮车练跳声、游泳打水声、举重口号声,以及现场解说声作为素材,启用编曲师丁豆豆展开音乐创作,同时与喜好音乐编创的陈奕迅一起沟通推进。最终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达到了理想效果,确认了创意推进。

此后又与曾获台湾“金马奖”最佳音效的声音指导李丹枫老师继续深化节目的三维菁彩声音频制作,又与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电子音乐制作DJ&ampEDM专业教研室主任袁立宾老师细化陈奕迅的现场表演部分。

同时,得益于本届春晚演播大厅采用分布式精准扩声技术,大幅度降低演播大厅噪声,构建高标准声学演播环境。最终使得这场极具音MAD实验性质的《孤勇者》表演得以精彩亮相。

从《孤勇者》的视觉呈现能看到,今年春晚在沿用十余年的升降模块基础上,将正中心5m*5m共25个的LED立方体升降模块形成了一个整体,并安装上了更高清晰度的屏幕。借鉴XR的成像方式投射到这一立体模块上,做出了逼真立体的裸眼3D效果。通过不同的全景移动镜头,我们能在表演中看到5m*5m立方体升降模块呈现出计时器空间、拳击空间、乒乓球空间、小轮车空间、网球空间等,让陈奕迅身处一个灵活多变、极富动感的运动环境中。

除此之外,在《孤勇者》中还有虚拟球拍击打网球并冲破屏幕的动感效果。看似简单的一幕,其实来自屏幕内视频与屏幕外AR元素的互动衔接。通过总台牵头研发的虚拟集控系统,确保了AR元素与屏幕内容毫秒级的同步触发,让整个舞台的表现力不再受限于单一介质,实现了融合统一的空间渲染呈现。

围绕着5m*5m立方体升降模块,在0713再就业男团演唱的歌曲《登高》中,立方体升降屏上的裸眼3D舞狮形象与舞狮女孩虚实呼应,生动呈现了中国人过年“登高祈福”的传统习俗。

在梁静茹演唱的歌曲《住在心里的人》中出现这样神奇的一幕:一个个温馨的场景仿佛置于“玻璃盒子”里,立体化地呈现在了舞台上的立方体中。其实,这并不是“玻璃盒子”,而是一个由5面LED屏组成的立方体升降屏。

究其技术原理,来自立方体升降屏的每一面都由一台电脑实时渲染,达到多角度、多机位的虚拟 裸眼3D效果。在每一面屏幕的连接处,技术团队还特别定制了折角屏,让有厚度的屏幕也能无缝连接,为观众提供最好的3D视觉效果。技术团队在5台摄像机上放置了跟踪设备,实时回传演播厅的空间数据,再通过电脑实时渲染,将真实摄像机和虚拟摄像机的画面叠加,保证移动中的画面也能保持裸眼3D效果。与XR技术底层逻辑相同的裸眼3D技术,解决了AR渲染效果会遮住演员和其他舞台元素的问题,让演员可以在舞台上随意走动,使演出更加真实自然。

春晚已走过43年的历程,在一片片前人反复耕耘的创作田野上,要把魔术、杂技、武术、军事、少儿、素人、涉外等题材的技艺类节目做得出新出彩,不是易事。从影视技术角度创新,赋能传统表演,往往能够收获新意。笔者近年来常回味一句孟浩然的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四十余年春晚留下了胜迹,终于迎来我辈登临书写。我们全身心投入,行进于技艺的高原更有决心、恒心、信心,攀登那文艺的高峰。希望即使多年过去,观众仍能从我辈有关“思想 艺术 技术”的努力探索中,得见2024年的欣欣中华!

更多关于“2025年总台春晚技艺类节目的技术创新与实施呈现”的内容,请见《影视制作》2025年2月刊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