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雅钧罕见发声,首次向具俊晔袒露心扉,曝光其残酷近况直言心疼
文|馒头
编辑|江娱迟
大S的丧事终于要迎来尾声,现在只要确定下来入葬方式一切就尘埃落定了。
但之前确定下来的树葬方式却遭到具俊晔反对,他想要一个墓地方式悼念自己的爱人。
他这时候出来反对让很多人认为他别有用心,但小S老公许雅钧却罕见发声为具俊晔说话。
许雅钧为具俊晔证明对大S的感情,并坦言他做的事让自己非常心疼。
那具俊晔究竟为大S做过哪些事?许雅钧又为何替他说话?
大S去世之后,让她的家人和粉丝都沉浸在悲伤之中。
但要说遭受打击最大的,她的现任丈夫具俊晔一定能算在前列。
从公开的数据来看,他们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并不是很长。
2025年大S和汪小菲离婚之后,他们二人在4个月后就迅速结婚。
这种闪婚速度让很多人对这份恋情产生质疑,并不看好这个婚姻。
但这近3年以来,具俊晔确实给大S一个安稳的家,S妈也说这是大S最快乐的三年。
可天不遂人愿,在两人三周年还没到来之际,大S就消香玉殒。
在大S去世之后,除了S妈和小S整天以泪洗面,具俊晔也沉浸在丧妻的煎熬之中。
大S头七的追悼会上,大S的好友都来送别,具俊晔也出现在会场上。
当时参加追悼会的贾永婕就表示,目测具俊晔已经饱受了12斤,可见他还没有走出悲痛中。
台媒还报道说具俊晔的挚友担心他出事,也从韩国飞来陪他。
小S的丈夫许雅钧在大S去世后很少露面,但他却罕见发声表示心疼具俊晔。
许雅钧表示在东京大S 病重的时候,具俊晔就陪伴在病床前。
到最后不治身亡遗体火化,也是具俊晔带着骨灰回到台湾的。
可以说具俊晔始终没有离开过大S,也或许正因为如此导致还没走出悲伤。
这是许雅钧首次在公开场合袒露对具俊晔的心声,更对他身体健康表示担心,话语间满是心疼。
从大S和具俊晔成婚之后,具俊晔就和S家的关系就非常要好。
具俊晔和许雅钧不仅是连襟关系,两人还同为55岁。
当具俊晔在台湾有工作时,许雅钧也会带着家人捧场,两人的关系好到极致。
如今具俊晔深陷丧气之痛无法自拔,许雅钧作为小S的丈夫成为了徐家现在的话事人。
根据台媒的报道许雅钧现在已经扛起了治丧的诸多事宜,成为徐家的主事。
在大S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徐家的任何事都是由小S操办的,许雅钧成了一个小透明。
但现在到了大S丧事的最后阶段,尤其是在汪小菲再次返台的时候,许雅钧从幕后走到了前台。
现在他的出现也让网友们猜测,这可能就是徐家最后的“底牌”了。
在大S去世之后,徐家和汪家的遗产之争就备受关注。
两个孩子的抚养权都落在了汪小菲的身上这点毋庸置疑,如果徐家还想再这上面闹事就真是无理取闹了。
而大S留下来的财产本来是落到具俊晔身上的,但具俊晔放弃遗产,现在看来确实是明哲保身的决定。
现在按照法律规定,两个孩子顺利的继承了遗产,而作为监护人的汪小菲有权利决定是否继承遗产。
现在汪小菲掌握着绝对的优势,徐家要想争夺遗产就需要发动更强势的力量。
许雅钧在商界力量非常雄厚,背后也有家族的律师团,派他“出战”可见徐家已经亮了底牌。
如今汪小菲已经再次返台,这次在回北京两个孩子有很大的几率会被带走。
但至于遗产问题,汪小菲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有没有这笔遗产都可以抚养孩子长大。
现在最后的引线将在大S下葬之后引燃,那大S最后究竟是怎么下葬呢?
关于大S入葬仪式,现在可以说是一变再变。
之前本来说好的永久放在家中,但因为邻居抗议决定树葬。
树葬也是大S生前自己提出的,小S也本来确定在上周进行树葬。
但在汪小菲返台前后,具俊晔突然宣布反对树葬。
他想要让大S以传统的墓葬方式下葬,这样既有一个悼念的地方,孩子也能思念自己的母亲。
既然具俊晔提出了反对意见,徐家只好停下树葬的事宜,重新商讨下葬方式。
稍早时候台媒传出消息,称具俊晔在反对树葬后提出了两个替代方案。
一个是将骨灰安放在塔中,另一个是选择墓葬,并在墓地设立雕像。
这两种方案都是实体的安葬形式,也符合具俊晔坚持的必须要有祭拜场所的理念。
终于在昨天,台媒再次放出消息,称S家已确定将树葬改为塔葬。
并且他们已经勘察了至少两处风水宝地,希望能找到一个理想长眠地。
在整个商讨的过程中,在台滞留的汪小菲却全程没有参与。
但有网友表示汪小菲或承担后续的墓葬费用,说明他也是支持将大S墓葬的。
如今下葬方式终于确定,只希望能早点找到一个理想的墓地,让大S入土为安。
大S死后具俊晔就鲜有露面,但从身边人的口述中也能看出来他确实收到了极大的心理悲痛。
许雅钧能站出来为具俊晔发声,说明两人之间存在着友谊,这也或许说明他就是站出来维护徐家的。
但不管他们争得怎么样,现在大S的下葬方式终于确定下来,只希望不要再出现变故,让大S安心离去。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微博 三湘都市报
微博 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