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鬼也要996?我被一群“鬼”吓的,笑岔气

2025-02-26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今天写一部新片。

原片名是《鬼才之道》

引进时一字之改,成了华语鬼片里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内地恐怖片还在用「精神病 幻觉」的套装糊弄观众时,台湾导演已经开始逼鬼在阴间拼业绩冲流量了,而观众终于可以在内地银幕上看见真的“鬼”了。

你以为996只是人间社畜的专属?

《诡才之道》告诉你,阴间职场的内卷更可怕!

鬼魂们不仅要完成KPI,还要面对“吓不到人就魂飞魄散”的终极惩罚。

这部看似荒诞的恐怖喜剧,实则是对现代职场生态的辛辣讽刺。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电影背后的“鬼界职场生存法则”,看看它如何戳中了无数打工人的痛点。

在《诡才之道》中,鬼魂们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自由自在。

他们需要完成“吓人”的任务,才能维持自己的存在感。

如果任务失败,轻则扣分,重则魂飞魄散。

这种设定看似荒诞,却让人不禁联想到现实中的职场生态。

KPI至上:鬼魂的生存压力

电影中的鬼魂们每天都要面对严格的KPI考核。

吓人的次数、吓人的效果、吓人的创新性……每一项都被量化打分。

这种高压环境让人联想到现代职场中的绩效考核制度。

无论是销售、程序员还是设计师,打工人们都在为完成KPI而疲于奔命。

电影中的凯萨琳是一个“过气女鬼”,因为吓人效果不佳,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她的困境让人联想到职场中的“35岁危机”——年龄增长、竞争力下降,随时可能被更年轻、更便宜的劳动力取代。

内卷无边界:鬼魂的竞争生态

在鬼界,吓人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场竞争。

鬼魂们不仅要完成任务,还要比谁完成得更好、更有效率。

这种内卷现象在职场中同样普遍存在。

无论是加班文化还是“狼性竞争”,打工人们都在为了不被淘汰而拼命内卷。

“你以为做鬼就能躺平?不,鬼界的内卷比人间更可怕!”

电影中最讽刺的一幕,莫过于社畜们对鬼魂的麻木。

无论鬼魂如何努力吓人,社畜们依然面无表情地工作,仿佛鬼怪根本不存在。这一幕让人不禁思考:现实中的职场压力,是否已经让我们麻木到连鬼都不怕了?

无论是996还是007,打工人们早已习惯了高压环境,甚至对自身的痛苦都变得麻木。

一位网友在看完电影后评论道:“我每天加班到凌晨,连鬼都懒得理我。现实比鬼怪更可怕,我已经麻木了。”

电影通过社畜对鬼魂的麻木,揭示了现代职场对人的异化。

在高压环境下,打工人们不仅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甚至失去了对恐惧的感知能力。

这种异化现象让人不禁反思:我们究竟在为谁工作?我们还能找回自己的感知能力吗?

“当现实比鬼怪更恐怖,我们是否已经失去了感知恐惧的能力?”

《诡才之道》不仅揭示了鬼界职场的内卷现象,还通过一些细节暗示了打破困境的可能性。

电影中的凯萨琳最终意识到,吓人并不是她存在的唯一意义。她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他人,而不是一味追求KPI。这种转变让人联想到现实中的打工人——我们是否也能跳出KPI的束缚,找到自己的价值?

电影中的鬼魂们最终选择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内卷的压力。这种团结精神对现实中的打工人同样具有启示意义。只有通过合作与互助,我们才能打破内卷的恶性循环,创造一个更健康的职场环境。

“内卷不是终点,团结才是打破困境的关键。”

《诡才之道》不仅是一部恐怖喜剧,更是一部职场寓言。它通过鬼界职场的内卷现象,揭示了现代职场文化的弊端,并提出了打破困境的可能性。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无论是鬼界还是人间,内卷都不是唯一的出路。

电影通过鬼界职场的荒诞设定,引发我们对现实职场文化的反思。我们是否需要一个更人性化的工作环境?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行“弹性工作制”和“心理健康支持计划”,试图为员工创造一个更健康的工作环境。这种趋势让人看到职场文化变革的希望。

电影中的鬼魂们最终选择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内卷的压力。这种团结精神为现实中的打工人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的职场文化或许可以从内卷转向共创,让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从内卷到共创,未来的职场文化需要更多人性化的思考。”

#互动话题

你如何看待《诡才之道》中的鬼界职场设定?你在现实职场中是否也经历过类似的内卷困境?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