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岂能谁拍都一样,高考600分拍就是严谨,再一次被震撼到了!
从过年到现在,《哪吒2》那可是火得一塌糊涂,票房直接破了137亿!一下子就登上了中国影史票房第一的位置。这热度啊,连周边藕粉都跟着卖断货了。可奇怪的是,本来应该热闹非凡的导演圈,这会儿却安静得像没声音一样。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600分学霸导演把300分艺考生打得没脾气,这脸打得比哪吒的风火轮还疼呢,导演圈好像都在装聋作哑。
《哪吒2》的导演饺子,毕业于川大华西药学院,当年高考可是考了600分的学霸。他靠着自己自学动画,先是搞出《打,打个大西瓜》后来愣是打造出了国民IP。再看看那些科班出身、从北电中戏毕业的导演,拿着名校文凭,拍出来的电影评分却低得可怜。这差距,让整个导演圈都尴尬了,直接把行业里原来的想法都给打破了。
非科班导演有个非常厉害的地方,就是不按老一套来。科班导演老是端着什么“艺术性”,结果影片离观众越来越远;而《哪吒2》就不一样了,它“不讲那些大道理,只说老百姓能听懂的话”。小孩子喜欢看精彩的特效,大人能从角色故事里找到共鸣。它讽刺得很巧妙,特效也很炫酷,故事还很新颖,成功摆脱了“学院派套路”,实实在在地抓住了观众的心。
娱乐圈以前总觉得“流量 大IP=票房”,可现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有些流量电影靠宣传吸引观众,观众看了失望得很,宣传和实际观影体验差得太远了。《哪吒2》没请顶流,也不炒CP,就靠剧情和特效,赢得了观众的喜爱,票房遥遥领先。流量电影就算有粉丝刷数据,也掩盖不了本身的问题。
观众现在也越来越明白事儿了,不再盲目迷信导演头衔和流量明星。那些吹嘘的艺术性、虚假的营销、虚无的流量,都打动不了观众。观众就喜欢能引起共鸣、带来情感触动的好作品,不管导演出身如何。
内娱导演圈别再为“非科班抢饭碗”抱怨了。科班有专业训练,但不一定能拍出好电影。非科班导演因为接地气、懂观众才成功。要想在影视圈站稳脚跟,就得“少些套路,多练内功;少吹艺术,多接地气;少跪资本,多跪观众”。毕竟,观众的眼睛可都亮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