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漫谈:儿子管陈独秀老婆叫姨妈?剧情之外的故事更精彩
《觉醒年代》是不可多得的好剧,剧情紧凑、严肃有趣,将初中历史课本上一个个生硬的名字生动展现在了屏幕上,看完让人直呼畅快。
然而,我相信剧情中有不少细节也困扰着你和我,比如: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兄弟居然管陈独秀老婆叫姨妈?这是避嫌还是另有隐情?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陈独秀和他妻子高君曼的故事。
觉醒年代剧照
其实,高君曼的确是陈延年、陈乔年的亲姨妈,而这段关系的形成源于新思想的崛起。
陈独秀是不幸的,同时又是幸运的。他父亲英年早逝,从小没有父爱,基本靠母亲艰难将他拉扯大。幸运的是,他的叔父陈衍庶是晚清的高官和富商,家中三房太太硬是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因此对侄儿格外关照,衣食无忧。
在陈独秀17岁那年,他一举考上了秀才,陈衍庶认为他必然前途无量,也为了给自己继承香火,陈独秀正式被过继给叔父。
陈独秀真实影像
第二年,叔父就张罗着给陈独秀定下亲事,并在当年完婚。亲家是安庆当地名门望族高家,女子名叫高晓岚(小名高大众),她比陈独秀大三岁,是个在传统社会看来颇有教养的大家闺秀,大字不识,裹着小脚,恪守封建礼教。
俩人婚后生活不甜不淡,共同语言也不多,生育有三子一女:陈延年、陈乔年、陈松年、陈玉莹。婚后生活不算有多幸福,但也算平静。
随着时间推移,有两件事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
第一是陈独秀有感于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毅然走上了探索革命救国的道路。第二是小姨子高君曼闯入了两人的生活。
高君曼真实影像
陈独秀探索和参与革命得不到高晓岚的理解,两人争吵不断,而高君曼对陈独秀参与革命的态度完全不一样。
高君曼小名叫高小众,是高晓岚同父异母的妹妹,两人差了整整12岁,不仅是年龄,她们两姐妹最大的差距在于思想认识。
高君曼从小就有私塾先生教文学字,还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过书,见识广,生性活泼,思想开明,属于典型的新青年。
早期,高晓岚往娘家写信都是陈独秀代笔,高家回信则是妹妹高君曼代笔,一来二往,不免让陈独秀对自己这个颇有学识的小姨子有些钦佩。
1909年,尚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求学的高君曼回到安庆过年,住在了姐姐家里。此时的陈独秀因为此前参与革命运动和东渡日本求学,与高晓岚聚少离多,嫌隙颇深,婚姻已经有些名存实亡。
东渡日本的陈独秀
但是一见到高君曼,他便有了一种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的感觉,两人无话不谈,时局、旧式婚姻等等都是共同的话题。时间一久,两人竟然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他从没想到自己居然能碰到一个性情、学识、志趣如此相投的新式女子。
而高君曼也有同样的感受,受过新式教育的她同样倾慕姐夫陈独秀投身革命、敢于担当的精神,两人渐渐从好朋友变成了好伴侣。
然而,这段感情除了他们自己叫好,几乎所有人都反对。双方家长都觉得这有辱门风,高家坚决反对两人交往,陈衍庶则要将陈独秀赶出家门。
但是这些并没能阻止他们在一起,两人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私奔,远离了安庆这个是非之地,先居杭州,后转上海。
他们的行为固然浪漫,但是留给高晓岚和他孩子的是无尽的伤害,即使陈家被抄家,陈独秀也没能回去。这也就是为什么陈延年兄弟对陈独秀始终有一丝敌意。
觉醒年代剧照
在上海期间,有了高君曼这个贤内助,陈独秀得以全身心投入到革命工作中。两人还育有两儿一女,分别是陈光美、陈鹤年、陈子美。陈光美早年被寄养到四川乡下,一直不承认父亲陈独秀,平时只有子美、鹤年陪在身边。
但是干革命者,往往是很难估计家庭的,陈独秀也不例外。1913年,陈独秀因反袁被捕,高君曼母子的生活基本靠同乡好友亚东图书馆经理汪孟邹接济。
被当局释放后,陈独秀又一次踏上东渡日本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在早稻田大学,他结识了李大钊等一帮革命同仁。
而高君曼母子只能艰难在上海求生存,操持家业,因为劳累过度,竟然患上了肺痨,口吐鲜血。汪孟邹实在于心不忍,发电报催陈独秀回国,陈独秀这才匆忙踏上归国的轮船。
回到上海后,陈独秀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他在汪孟邹、易白沙等人的帮助下,创建了《新青年》杂志,意在中华大地掀起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我们通常称之为“新文化运动”,而陈独秀也自然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新青年杂志
《新青年》十分畅销,高君曼也时常辅助陈独秀做一些编辑出版工作,家庭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好转,这应该是高君曼最幸福的时期了。
无论是转战北大、还是领导五四运动、乃至组织建党,可以说高君曼是陈独秀革命生涯最重要的见证者,也是陈独秀革命事业重要的参与者。
都说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尽管高君曼最终没能与陈独秀白头偕老,但如果要问谁是陈独秀背后的那个女人,我想应该还是高君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