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3》剪辑完成!特效争议与观众的审判,乌尔善的豪赌

2025-02-25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二零二五年2月16日,《封神》系列导演乌尔善在采访中扔出一枚重磅炸弹——《封神第三部》已剪辑完成,进入非常后冲刺阶段。

他罕见地以近乎恳切的姿态呼吁观众:再给我们一次机会。

这一声求支持背后,是三部曲跨越11年的生死赌局,也是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一场不成功便成仁的冒险。

2014年,当乌尔善宣布要拍《封神三部曲》时,业内一片哗然。没人相信这个以《画皮2》成名的导演,能驾驭中国影史首个三部曲连拍项目。但乌尔善硬是带着团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剧本写了4年,拍摄耗时18个月,动用21国团队、超1.1万名工作人员,单是《封神第二部》的特效镜头就比第一部多出40%。

三部曲的结构被他比喻为一个人:《封神第一部》是头脸,用姬发的成长吸引观众;《封神第二部》是腰身,靠战争场面撑起戏剧张力;而即将收官的第三部则是腿脚,应当用终极决战站稳脚跟。

然而,这个人走得并不稳——第二部上映后,豆瓣评分从第一部的7.9暴跌至6分,特效争议、剧情节奏质疑声不断。

争议焦点集中在三头六臂殷郊的视觉浮漾上。

有网友调侃:这特效怕不是外包公司4500元包邮做的?一时间,廉价特效的标签让剧组陷入舆论漩涡。

但真相却出乎意料——负责该特效的Scanline,VFX公司,正是《权力的游戏》《海王》等好莱坞大片的幕后团队,制作周期长达18个月。三个头颅分别象征愤怒、悲伤与威严,试图用视觉语言表达角色内心的撕裂。

乌尔善坦言:观众觉得丑,我尊重他们的感受。但他也秉持,神话角色的设计应当突破仙气飘飘的刻板印象,殷郊的悲剧性需要更具冲击力的表达。

这场争议暴露出一个残酷现实:中国观众对本土特效的宽以待人度,远低于对好莱坞的双标。

尽管第二部口碑遇冷,第三部仍被寄予厚望。从如今透露的信息看,乌尔善押注了三大杀手锏:

第三部将浮漾原著中非常高能的九曲黄河阵和诛仙阵。前者以混沌之力吞噬万物,后者由通天教主布下,需元始天尊与十二金仙联手破阵。剧组透露,仅九曲黄河阵的特效粒子数量就超10亿,是第二部十绝阵的3倍。

前两部反派殷寿和闻仲只是开胃菜,第三部将迎来真正的大BOSS——三霄娘娘(云霄、碧霄、琼霄)。她们手握混元金斗,布下的九曲黄河阵曾让十二金仙法力尽失。

乌尔善强调:她们不是脸谱化的恶人,而是坚守截教信念的殉道者。

于适饰演的姬发将在第三部完成从热血青年到武王的蜕变。面对通天教主操控的妖仙联军,他应当破解一个悖论:凡人如何用血肉之躯对抗神明?导演埋下的伏笔——姜子牙那句人类的危机要由人类解决,或许正是答案。

《封神》系列的困境,高投入与高风险并存,观众期待与创作实验难以调和。主演费翔在微博发长文感慨:在速食娱乐时代,这种项目可能是后无来者。

但争议声中也有希望——第二部票房破10亿,证明仍有大量观众愿意为中国神话史诗买单。乌尔善的秉持更像一场行为艺术:他用11年时间搭建了一个涵盖训练营、神话考据、工业流程的庞大体系,甚至为单个角色撰写外传剧本(如杨戬的前史、九尾狐被封印前的故事)。

《封神第三部》注定是一部被审判的电影:成,则证明中国能产出媲美《指环王》的史诗系列;败,则成为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悲壮注脚。

无论如何,当墨麒麟踏火而来、青云剑化龙破阵时,我们至少可以说:中国电影人,曾向神话的星辰大海发起过冲锋。

(本文部分信息引自《封神》剧组官方采访及公开物料)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