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哄》八集六次性侵引争议,观众怒斥创作失格,影视底线何在?
优酷与Netflix同步上线的都市剧《难哄》正陷入舆论漩涡。
这部由白敬亭、章若楠领衔的偶像剧开播首周便登上热播榜TOP3,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交平台上持续发酵的争议声浪。
女主角温以凡在9集剧情中遭遇6次性侵未遂情节,成为引爆观众情绪的导火索。
一、密集情节触发集体不适根据剧集大数据平台统计,《难哄》前8集累计出现8次肢体冲突戏份,其中6次涉及女性角色遭遇猥亵、强吻等性暴力情节。
这些场景分布在校园、职场、出租屋等不同场景,形成密集的“受害叙事”链条。
“️这不是展现现实,而是构建暴力奇观。”北京电影学院剧作系教授李敏指出,影视剧中每10分钟出现一次危机事件已超出正常叙事节奏,“️当性侵成为推进剧情的万能钥匙,本质是创作力的枯竭”。
二、观众信任危机全面爆发在豆瓣剧集讨论区,3.2万条短评中有42%涉及情节合理性质疑。
有观众逐帧分析发现,第三集办公室强吻戏中,反派角色的行为逻辑与人物设定存在明显断裂。
“️为黑化而黑化的角色,为冲突而冲突的情节,正在摧毁观众的信任基础。”资深剧评人“影视侦探”如是评价。
更引发争议的是第7集“谅解施暴者家属”的剧情设计。
心理学专家强调:“️反复受虐后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概率不足5%,剧集将小概率事件常态化,可能对青少年观众产生错误引导。”
《难哄》争议背后,折射出影视行业深层的结构性矛盾,据艺恩数据统计,2023年上线的都市情感剧中,涉及性暴力情节的比例较5年前增长270%。
某平台制片人透露:“现在A级项目立项会上,没有'强情节冲突'很难通过评估。”
但这种创作倾向正在遭遇反噬,《难哄》舆情爆发后,其商业价值出现明显波动:虽然播放量突破5亿,但品牌合作数量较同级别剧集减少30%,周边衍生品开发计划也被暂缓。
“观众用遥控器投票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秘书长胡浩表示;
2024年开年的多部热剧证明,真正引发共鸣的是《我在他乡挺好的》这类真实细腻的创作,“️靠刺激性情节博眼球的策略正在失效”。
四、国际传播中的文化折扣作为首部登陆Netflix的都市偶像剧,《难哄》的海外反响同样值得关注。
在IMDb平台,该剧评分持续走低至5.8分,多条高赞评论提及“对中国都市女性的刻板印象”;
韩国《中央日报》更以“被性暴力填满的中国爱情故事”为题进行报道。
这种文化传播的负效应引发学界担忧,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显示,海外观众对中国都市剧的“暴力叙事”接受度仅有23%,远低于历史剧的61%。
“️当影视作品成为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创作者更需要考虑叙事策略的国际适应性。”研究中心主任尹鸿强调。
截至发稿,制作方尚未对争议作出正式回应,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后续剧集已开始进行紧急修改,涉及争议情节的配乐、台词均有调整。
这场由创作底线引发的行业地震,或许正在催生新的内容革命——毕竟,真正的“难哄”从来不是观众,而是被轻视的创作初心。
(本文数据来源:艺恩数据、豆瓣影评、IMDb、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
图源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