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突然冒出几十个“饺子导演”,别让优质创作者与“李鬼”缠斗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陈江
电影《哪吒2》大火,导演饺子(杨宇)随之声名远扬。伴随着巨大关注度,短视频平台上突然冒出几十个“饺子导演”。这些账号以“饺子”命名,用哪吒或杨宇照片当头像,发布饺子及哪吒相关内容。有的甚至挂着商品链接带货,粉丝量几百到数十万不等。记者就此事向《哪吒2》片方求证,确认微博认证账号属于饺子导演本人,其他短视频平台上饺子导演ID账号均为假冒。
蓄意扮演“李鬼”坑害“李逵”的戏码,在网络世界里早已屡见不鲜。这些仿冒者深谙流量密码:一个标注非官方账号的“饺子导演”高仿号,蹭着电影热度,短短几天涨粉13万,随后以6万元价格转手交易。更为讽刺的是,买家因“带货遭网暴”后,才发现账号的仿冒本质。在这场闹剧中,创作者声誉被透支,用户信任被消解,最终演变为多方共输的困局。
对于饺子导演而言,票房的大获成功,带来的不只是荣耀,还有资本围猎、隐私曝光与舆论审视的重重压力。而这些仿冒账号的泛滥,无疑是雪上加霜,进一步加重了他的精神负担。若粉丝误将假账号的言论归咎于本人,有可能会影响电影口碑。这种与“李鬼”缠斗的消耗,让创作者不得不分心应对,从而挤压其专注创作的空间。
面对仿冒行为,抖音等平台已封禁400余个账号,并采取限制修改资料、清空内容等措施,但治理仍显滞后。例如,某高仿号在曝光前已积累41万粉丝,发布169条作品,用户举报后才被处理。这充分暴露出平台在“热点人物仿冒”方面事前预警机制不足,过于依赖事后处罚。此般种种,使得仿冒者有机可乘,利用“时间差”谋取私利。
事实上,饺子导演的遭遇并非个例,莫言、白岩松、罗翔等公众人物都曾陷入“李鬼”困局。从文化名人到网红博主,优质创作者因内容专业性强、粉丝黏性高,常常成为仿冒目标,其背后是短视频生态的畸形逻辑。需要特别警惕的是,此类行为若不能及时得到遏制,观众被误导、市场被扰乱,行业内容创新动力或将遭受重创。
想要根治“李鬼”乱象,需要多方齐心协力。从法律层面看,应加大对姓名权、肖像权等侵权行为的惩罚赔偿力度,让侵权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从而起到强有力的震慑作用。平台方面,则需优化算法推荐逻辑,降低仿冒账号的曝光度,避免其轻易获得流量;同时建立 “热点人物保护名单”,前置审核机制,将仿冒账号扼杀在萌芽状态。而作为网络用户,也应提高自身的辨识能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主动举报可疑账号。
饺子导演用五年时间打磨《哪吒之魔童闹海》,其“死磕”精神成就了国漫的又一高峰。但若创作者不得不分心应对“李鬼”骚扰,无疑是行业的悲哀。保护优质创作者,不仅是维护个体权益,更是守护文化创新的火种。唯有平台、法律、公众形成共治闭环,才能让“哪吒们”挣脱“李鬼”的缠斗,继续在创作的天地中逆天改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