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为什么相较于主角易小川更喜欢反派高要?
不知道大家第一次看神话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我当时看的时候就觉得主角好渣,吕素、吕雉、小月、高岚……然后特别羡慕小月和高岚,不管是对小月还是对高岚,高要以及后来身份转换后的赵高都是那么好的“老哥”!
作为主角,易小川太“圣父”了,穿越到秦朝,明明有现代知识,能改变很多事,却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不考虑实际情况。比如高要被人欺负,想报复,他还各种阻拦,完全不理解高要的痛苦。
咱就说都穿到秦朝了,迷人的老祖宗都见到了,干点啥不好!不就是长生不老药,都有了,给他给他都给他!
对比主角的一帆风顺,高要就不一样,他的经历太让人心疼。从现代厨师到后来成为太监,受尽折磨,一步一步黑化。
他的坏是有原因的,是被命运逼的。现在对他一步步走到台阶最高处的那段剧情还记忆犹新,“我要一步一步站到最高,我要做赵高”,让人感慨与心酸。
易小川很多行为让人觉得不真实,他一边享受着古代的权力地位,一边又要装作不贪恋权势,嘴上说的和实际是两回事。而高要的挣扎、痛苦,还有对命运的反抗,都更贴近普通人。
高要:现实压力下的挣扎与蜕变
高要,一个原本在现代社会中平凡的厨师,一场意外的穿越,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在秦朝,他沦为受尽欺压的宦官,生活的磨难如潮水般向他涌来。
在那个时代,俸禄被克扣,就如同现代职场中工资被无故拖欠,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成了奢望。不仅如此,他还遭遇了同伴的背叛,陌生时代高要见到易小川时的喜悦与后面易小川的各种背刺,孤立无援的他在那个陌生又残酷的世界里苦苦求生。
剧中有这样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高要饿到极致,甚至去偷狗粮充饥。这是怎样的一种绝望与无奈,只有真正经历过生存困境的人才能体会。
然而,易小川却指责他“没骨气”。这一情节让无数普通观众感同身受,就像在职场中,当我们遭遇不公,为了生存而做出一些无奈之举时,却被那些不了解情况的人横加指责。
这种被生活逼迫的细节,成功地让观众与高要产生了强烈的共情,仿佛看到了生活中为了生计奔波、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的自己。
易小川:“圣人”光环下的距离感
易小川作为《神话》的主角,本应是观众喜爱和追捧的对象,可事实却并非如此。他始终坚守“不改变历史”的原则,然而这一原则却让他在面对身边人的困境时显得异常冷漠。
吕素,一个善良纯真的女子,为了救易小川染病去世。可易小川在吕素的葬礼上,说出的却是“我不能为儿女私情停留”。
这一番话,让观众们感到心寒,一个为了自己付出生命的人,在他心中竟如此轻易地被放下。到后来对玉漱时怎么就变了?太双标了!
还有高要被阉割的那场惨剧,这是高要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也是他黑化的重要原因。而此时的易小川,只是轻飘飘地说了一句“这是你的命”。
这种高高在上、置身事外的态度,就如同现实中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领导,当员工遇到困难时,没有给予丝毫的理解和帮助,只是一味地强调命运,怎能不让人反感?
易小川的种种行为,让他与观众之间产生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他的“圣人”形象在观众眼中逐渐变得虚伪。
高要:直率的报复和朴素的公平
高要掌权后,他的一系列报复行为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他对曾经欺辱自己的刘邦实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倒夜香这种古代惩罚手段来报复刘邦。这种“有仇必报”的行为看似简单直接,却比易小川空谈仁义更符合大众对“公平”的朴素认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公平,当看到高要为自己讨回公道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畅快之感。这也难怪看客们会常用弹幕刷“代入高要爽到了”,因为他的行为替大家说出了心中不敢说的话,做出了大家不敢做的事。
从角色塑造的角度来看,易小川和高要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易小川被赋予了现代价值观,如反对奴隶制,这本是一个很好的设定,然而他对玉漱公主长达2000年的等待却被观众批评为“自我感动”。在漫长的等待中,他的行为缺乏与现代价值观的有效融合,显得有些空洞和不切实际。
反观高要,他从底层一步步爬起的成长线十分完整。他的黑化过程有着明确的转折点,比如被阉割时喊出“我要做最高处的人”,这一情节成为了他性格转变的关键节点。
高要这个角色充满了立体感和真实感,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他是如何从一个善良的人逐渐被现实逼成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从而对他的遭遇产生更多的理解和同情。
人无完人,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都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成长、改变。像高要这种有血有肉、有痛苦有挣扎过程的角色,往往更具感染力,更能走进观众的内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视剧神话#?#神话高要#?#神话易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