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进三出到“黄金半小时”,小品鼻祖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编辑:HB
从1983年创办到现在,春晚已经走过了43个年头。
小品一直是春晚舞台上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你知道春晚第一部小品是如何产生的吗?
1984年,陈佩斯朱时茂为春晚带来第一部小品《吃面条》。
凭借优秀的设计和精彩表演,两人惊艳了全国的观众。
他们两人为何在春晚剧组“三进三出”?“黄金半小时”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说到小品的起源,现在主流的看法有两种。
一种看法认为是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吃面条》,这是比较主流的看法。
而另一种看法是严顺开的《阿Q的独白》。
展开全文其实,两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
1983年,我国开始筹备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
严顺开受到节目组邀请,登台表演节目。
那个时候他凭借《阿Q正传》火遍了大江南北,先后获得百花奖和金手杖奖。
在春晚舞台上,他借用电影的套路,表演了《阿Q的独白》。
这段表演被看做是小品的雏形,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小品的起源。
但这段表演没有独立的框架结构,更多的还是借了电影的设定和剧情。
可以说它具有小品的雏形,但并不能被称作真正的小品。
也许是受到了严顺开的启发,陈佩斯和朱时茂接到春晚邀请以后,决定继续往这个方向探索。
《吃面条》应运而生。
它拥有完整的剧情结构,完全独立不需要其他方面来补全设定。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品。
“小品”这个词也是陈佩斯起的。
春晚演出后《吃面条》获得巨大成功,陈佩斯和朱时茂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
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受到全国观众喜爱的作品竟险些胎死腹中!
1984年受春晚节目组的邀请,陈佩斯和朱时茂来到北京。
那个年代条件艰苦,他俩只能够住在旅馆里创作剧本。
也许是受到了前一年严顺开的启发,两人想要创作一种新的表演形式。
它不同于相声,本身有故事情节。
又不同于即兴表演,自身剧情结构完整,不需要联系上下文。
在经过一周的努力之后,他们写出了第一个剧本。
满怀信心的两人拿着剧本来到节目组,他们能够得到认可吗?
因为没有先例,他俩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写出的剧本存在很多问题。
不出意外的,他们没有通过节目组的审查。
看到辛辛苦苦写出的剧本没有通过,两人顿时打起了退堂鼓。
那个时候大家都很困难,住在宾馆吃饭还要交粮票。
他们不好意思再给剧组添麻烦,直接来了个不辞而别。
等到节目组来宾馆找他们的时候,早就不见了人影。
好嘛,俩大活人难道就这么丢了?
好在他们都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节目组一打电话才知道,俩人已经跑回厂里了。
最后还是黄一鹤导演联系他们厂里的领导,才把他俩叫了回来。
回到北京后,俩人继续研究剧本,好不容易又写出了一版,结果又没有通过审查。
年轻气盛的陈佩斯一下子来了脾气,再一次跑回了电影厂。
黄一鹤导演一看这还得了,亲自跑到厂里给他做工作,这才把他劝了回来。
就这样,陈佩斯又回到北京,再一次开始了创作。
“三进三出”的他,能够创作出让节目组满意的作品吗?
回到北京后,经过紧张的创作,陈佩斯和朱时茂第三次拿着剧本站到了节目组门外。
经历了前两次的失败,两个人的内心都非常忐忑。
如果这一次再不过,他们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好在这一次命运站到了他们这边。
审查通过,走出节目组大门后两人长舒了一口气。
进入彩排阶段,怀着忐忑的心情两人上了台。
前半段效果非常好,台下观众被逗的前仰后合。
可后半段却没有了笑声,这让两人的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
等演出完毕,两人才发现台下观众全都笑趴在了地上。
可令谁都没想到的是,这竟然成为了他们登上春晚的最大阻碍。
因为是纯娱乐作品,完全没有政治意义,这在当时能不能成谁心里都没底。
尽管彩排的时候效果很好,但登上全国直播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彩排的公众都是挑选过的,各方面觉悟都比较高,加上人数较少可能能接受这种表演形式。
可春晚直播不仅台下观众多,更要面向全国电视机前的观众。
这样一个只有逗乐没有内容的作品,是否能被观众接受是个很大的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政治问题,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丈深渊。
上还是不上?谁都不敢下这个决断。
1984年2月1日,是这一年的大年三十。
陈佩斯和朱时茂站在春晚节目组后台,怎么都静不下心来。
就连一向稳重的朱时茂都来回踱步,一脸焦急的神色。
距离春晚直播越来越近,而他们还没有接到通知。
既没说上也没说不上,他俩就像等待审判的犯人,内心满是煎熬。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距离春晚直播已经只剩半个小时。
陈佩斯和朱时茂还是没有等到台里的通知,没有人敢点头让这个作品登台。
无奈的他们只能找到黄一鹤导演,希望可以得到一个确切的答复。
面对“三进三出”的两人,黄一鹤导演既心疼又无奈。
不上不会有任何问题,上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甚至会犯政治错误。
黄一鹤导演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看着陈佩斯和朱时茂,黄一鹤导演沉吟良久,随后仿佛下定了决定一般对他们说:
“大家对你们的节目有争论,但我顶着,你们俩不用管,该演就演。”
在他的支持下,陈佩斯和朱时茂第一次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他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为全国观众带去了无限欢乐。
看到演出如此成功,黄一鹤导演才松了一口气。
《吃面条》的成功不仅火了陈佩斯和朱时茂。
还为我国喜剧开创了“小品”这个全新的表演形式。
随后小品成为了历届春晚必可不少的节目。
也成为了观众最期待的节目类型之一。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吃面条》
网易新闻:陈佩斯朱时茂罢写小品 为《吃面条》跑掉三次
上观新闻:揭秘朱时茂陈佩斯的春晚趣事:“小品”首登舞台,1990年春晚经历一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