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哪吒的形象流变

2025-02-12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哪吒

图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春节档是每年电影界的重头戏,很多导演会把宝压在这一波。

️(小编觉得他们可能也是图个“大过年的,来都来了,积点口德”的心理吧?)

今年的春节档,说是佳片云集。

为啥用“说是”呢?因为我到目前为止,只看过一部《哪吒2》。

偏偏它最争气,在这一众影片中,《哪吒2》杀出重围,成为中国电影票房史NO.1。

因为该片还在上映,就不过多描述电影剧情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去电影院观看哦。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我国古代“哪吒”的形象流变。

哪吒《三教搜神大全》

哪吒,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

我们从他的名字来看,是不是有点“舶来品”的意味?

确实,该人物并非来自本土,而是源自佛教。

他最初名为那吒,传入中国后,中国人的翻译又尤其是在佛经的翻译上,人们习惯在外来字边添加“口”字,代表字有:咪、喇、嘛等。

“那”也由此译成 “哪”,与“吒”一同组合构成“哪吒”。

图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在早期的佛教中,哪吒的身份为佛教护法神,但当时在中国的知名度并不算太高。

随着唐朝佛教的普及与广泛传播,佛教中的众多神祇也都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哪吒作为是毗沙门天王的儿子也开始为世人所知。

后来,我国古代外传佛教与本土道教相互吸收、融合,哪吒形象也在此过程中发生流变。

图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哪吒的佛教形象一直保持到宋朝,后来到了南宋时期,哪吒的形象开始发生大转变。

首先,是其父亲身份的转变。

在南宋时期,文人将隋唐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李靖编与毗沙门天王结合。

李靖在唐朝时期建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卫国公。所以,在唐代,李靖是几乎被神化的一个人物,在宋代直接被尊为神仙,因此南宋时期,干脆就把他和佛教四大天王中的毗沙门天王结合。

那父亲都形象都结合了,自然而然的儿子“哪吒”归到李靖的户口本上也是早晚的事。

自此,哪吒也从“外国神”转变为了“本土神”。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到了明朝,哪吒的故事情节发展到了高潮时期。

在明初永乐年间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一书中记载了完整的哪吒故事,也成为了后世所有哪吒故事的雏形:

“哪吒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大(喊)一声,云降雨从,乾坤烁动。......玉帝封三十员第一总领使天帅之领袖,永镇天门也。”

在这一版中,哪吒身份地位为:玉皇大帝驾下的大罗神仙。

外貌形象为:身长六丈,头戴金轮,三个脑袋,九只眼睛,八条臂膀,口吐青色云烟,脚下踏着盘石。

主线任务为:为了恢复世间太平,铲除魔王,玉帝命他下凡脱胎于托塔天王李靖家,杀九龙、除石矶、斩魔王。

哪吒神,就此开启降妖除魔的新篇章。

《西游记》

但是,明朝中期的《西游记》中,哪吒的外貌形象发生改变。

之前看起来凶神恶煞,怒目圆睁,在吴承恩笔下变得清秀俊朗还不失可爱,且身居三坛海会大神的仙职。

在《西游记》第四回中对哪吒形象的描绘是这样的:

“好太子:总角才遮囟,披毛未苫(shàn)肩。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诚为天上麒麟子,果是烟霞彩凤仙。龙种自然非俗相,妙龄端不类尘凡。身带六般神器械,飞腾变化广无边。今受玉皇金口诏,敕(chì)封海会号三坛。”

《封神演义》

在明朝万历年间的《封神演义》一书中,哪吒的身份转变为道教灵珠子,一出世便携带道家之宝——乾坤圈与混天绫,师承道教太乙真人,奉元始天尊的符命协助姜子牙伐纣灭商。

在书的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吒出世》:

“道人曰:贫道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是也。......道人曰:待贫道与他取个名,就与贫道做个徒弟,何如?李靖答曰:愿拜道者为师。”

自此,哪吒完成了由佛教转为道教的演变。

️【参考古籍】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西游记》

《封神演义》

查阅更多古籍,美斯齐在线书库即可查阅

文案 | 猫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排版 | 猫她(部分图源自网络,侵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