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的07版舞台剧《红楼梦》:闫妮饰演薛宝钗,斯琴高娃饰贾母
闫妮饰演的薛宝钗与张殿菲饰演的贾宝玉
2007年,李少红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开拍。
与此同时,在北京与上海还各自排演了两出大型舞台剧,北京的是话剧,上海的更厉害,当时被称为"全明星大型舞台剧",汇聚两岸三地30多位明星加盟。
那么,这部大制作究竟是怎么回事?演出创造了哪些记录?又引起观众怎样的反响和吐槽?
在14年后的今天,仍然引起我们很多思考。
导演陈薪伊执导舞台剧《红楼梦》
2007年上海举办第9届国际艺术节。大型明星版全景舞台剧《红楼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导演陈薪伊谈到创作灵感时说:"《红楼梦》悲剧的根源,正在王夫人身上。这个解读可谓很独特。
展开全文她认为《红楼梦》的核心就是一个"假"字:"衔玉而生"是假的,"金玉良缘"是假的,甚至王熙凤嫁入宁国府也是假的,根本没有什么机缘巧合。但在一系列"假"的背后是一个"真"字,那就是王夫人是宁荣两府真正的当家人!
陈薪伊这个解读颇具有颠覆性,当时很多专家听说这个观点后都感到"大跌眼镜",不知道这个舞台剧将会怎样演绎。
贾宝玉与林黛玉
陈薪伊认为:舞台剧重在揭示人性和生命的真相。
这个灵感来自于她的经历:"我十几岁时才知道自己的母亲不是我的生母,而后我离家出走寻找生母,后来我和我的生母在一个宿舍里住了3年,却不能相认,这些影响了我对人生的判定。生活就是这样,难道还有什么是真的吗?生活中很难发现真实,我看这才是曹雪芹的本意。
吴佩慈在听导演说戏
陈薪伊这个观点很有哲学意味,她的亲身经历也可谓"奇特",通过艺术来表现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应该会达到一种很深刻的效果。
但是,用《红楼梦》来诠释自己的灵感真的合适吗?
演出汇聚了两岸三地30多位明星,阵容豪华
陈薪伊显然没有向更深刻的方向走去。
舞台剧《红楼梦》一开始就严重跑偏!
它被冠以"明星版"的名号,导演陈薪伊明确地说:目的就是希望以明星效应,吸引更多观众入场。
斯琴高娃扮演的贾母
且看这份"豪华"演员名单:
斯琴高娃一人饰演两角,扮演贾母和刘姥姥;张秋芳饰演王夫人;电视剧《渴望》的主角凯丽饰演薛姨妈;王姬饰演王熙凤;黄豆豆饰演贾宝玉(4个宝玉之一);史可饰演邢夫人;李玉刚饰演琪官;温碧霞饰演秦可卿;吴佩慈饰演元春;雷恪生饰演焦大;《武林外传》里的闫妮饰演薛宝钗;侯湘婷饰演史湘云;许还幻饰演林黛玉;王庆祥饰演老年宝玉;李旭丹饰演巧姐;周立波饰演薛蟠……青年宝玉最初保持神秘感,最后决定由新人张殿菲扮演。
当时很多媒体都关注这部大制作。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让很多人肝肠寸断,由于李少红的电视剧《红楼梦》还没开机,观众都把目光聚集在这部融合话剧、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于一体的大型全景舞台剧上:
现在已经秘密打造完成……更为神秘的是,这台舞剧中将由4个贾宝玉同台亮相……王夫人薛姨妈两姐妹成为最大的反面人物,整部剧充满颠覆的意象。
那么,这部剧到底有多么颠覆?
吴佩慈
破纪录的3000平米超大型舞台,整个上海虹口体育场被"大观园坍塌的屋顶"覆盖起来
《红楼梦》的首场演出放在上海虹口体育场。早在演出之前就放出消息:虹口足球场要盖一座大观园。这座"大观园"到底多么"大"?它呈椭圆形,东西长37米,南北宽80米,总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建成后将完全覆盖整个球场。
舞台场景,实在太大了
为了保护球场的草坪,绿茵将被完全覆盖起来,超大规模的钢结构舞台就建在上面。舞台分为5个部分,分别表现荣国府、宁国府、大观园、太虚幻境等场景。
舞台的主要意象是表现大观园坍塌的屋顶,因此演员们都在"屋顶"上表演。观众则居高临下地观看大观园的兴盛落败。大观园的中间是一个由玻璃罩着的小舞台,所有象征梦境、爱情、死亡的片段都在这里上演,比如太虚幻境和黛玉葬花。
陈薪伊说:
古希腊的戏剧就是让观众俯瞰式的,我这次也定位在俯瞰红楼,俯瞰一切的视角,让观众坐在高处将其中酝酿的阴谋,看个一清二楚。
根据导演组的设定,这个规模比张艺谋的《图兰朵》规模要大,汇集了2000多位演职人员!
张艺谋执导的《图兰朵》在太庙演出的场景
由这里可以看出,大型全景式舞台剧《红楼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大":大舞台、大场景、大规模!
这就再次让我们面临一个困惑:难道追求规模庞大就是好的?
舞台剧《红楼梦》对标的是张艺谋执导的大型歌剧《图兰朵》。这是源于意大利的一部中国古代虚构故事,自1997年以来,张艺谋先后在意大利、中国、韩国以及欧洲多个国家执导《图兰朵》。以恢弘的气势赢得世界观众的赞誉。
《图兰朵》
舞台剧《红楼梦》的规模比《图兰朵》还要大,也说明导演组的雄心。与《图兰朵》相比,《红楼梦》无疑具有更加深厚的底蕴,因此它的演出效果也应该比《图兰朵》要好。但事实的情况是,舞台剧《红楼梦》的效果差强人意。
由于舞台实在太大,为了照顾四周的观众,很多演员需要来回奔跑着演出,这可难为了扮演贾宝玉之一的越剧演员赵志刚,他在这部戏里演唱越剧《金玉良缘》,因此他需要在百米舞台上来回奔跑着演出,同时还要保持气息不乱,唱词清楚!这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荒诞场景!
剧组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保证效果,并认为场地大是优势:演出动用5个大屏幕,通过电视剧、电影的切换手段来保证观众清晰地看到每个演员的演出场景。除了5个大屏幕外,剧组还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将《红楼梦》舞台全部配备追光师,全场追光师就有33位。观众可以通过追光的指引清楚地看到演员。每个追光师都有剧本,确保演员每次进场都追光到位。
体育场被大型舞台覆盖
3000平米的红楼大舞台确实给人很震撼的感觉。除了灯光外,为了确保每位观众都能听到演员的声音,演员都配备高质量的耳麦,因此即便在体育馆外面也能把声音听得一清二楚。
为了超越《图兰朵》,剧组可谓煞费苦心!
此处应该有掌声
但实际效果如何呢?
观众吐槽道:
场地大的连演员也找不到!
演员在哪里?
然而,这还不是最夸张的,最夸张的是演员的服装和头饰!
雷人的服装,夸张的头饰,斯琴高娃头上顶"大饼",吴佩慈被20斤头饰压得跌坐在舞台上
全明星阵容,巨型舞台场地,目的是打造震撼人心的效果。与陈导演"颠覆"风格相一致的,自然是演员的服装和造型。当时担任服装设计的是张大师,他的设计同样非常"颠覆",印象里的《红楼》人物应该是长袖善舞的飘逸风格,但张大师却设计成层层叠叠的欧式晚礼服风格。
舞台版《红楼梦》的欧式晚礼服
张大师介绍:面料都是从法国和意大利进口的,他的设计汲取意大利歌剧和法国欧洲中世纪的艺术灵感。
欧式晚礼服就代表时髦和高贵?
当有记者质疑道:当贾宝玉和林黛玉穿着欧洲晚礼服看《西厢记》的时候,观众是否能接受这种形式?
林黛玉的造型
陈导演辩解道:"舞台版《红楼梦》就是要追求舞台贵族感"。
专业人士就是不一般
这不由让人大跌眼镜:如此豪华的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难道还需要欧洲人的服饰才能表现出贵族感?
斯琴高娃扮演的贾母
试看下面这些《红楼梦》演员的造型。
焦大的衣服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吗?
是不是很优秀?
林黛玉的另一款服装,确定这不是东海龙王的女儿?
很敬业?
王夫人与邢夫人的扮相,确定不是从哪个山洞出来的?
很专业呢?
史湘云的造型
专业地令人精神恍惚。
头脑应该清醒一下
雷人的还有发型和头饰!
老年版贾宝玉,注意这发型
试看斯琴高娃扮演的贾母,为了表现出贾母的高贵,愣是给贾母头上添加了这么多东西,被人吐槽为头戴3层"大饼"!
斯琴高娃的发型和头饰
吴佩慈扮演的贾元春头饰更夸张,足足有20斤重。这可让吴佩慈大受折磨,在排演的时候被压得抬不起头来,每次上场仅能撑着脖子演完。可饶是如此,谢幕时吴佩慈还是出了丑。由于不堪头饰太重,她突然失去重心跌坐在地上。现场有上万名观众,身边也没有人搀扶,她只能狼狈地自己爬起来!
温碧霞扮演的秦可卿与吴佩慈扮演的元春,注意吴佩慈的头饰,重达20斤
事后吴佩慈表示:"头饰重达10公斤,真是重得要命!但我每场戏只有57个字读白,演出两晚,平均每个字要一万元,为了酬劳才忍下来的。"她表示,这个钱其实可以说很好赚!
林黛玉的头饰也很夸张。事后观众吐槽林黛玉:"难道是五金家具店里修防盗门的?工具插了一头。
林黛玉的发型和头饰,上面是螺丝钉和热得快吗?
但是剧组表示:演员的头饰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之所以这么重,目的就是体现贵族身份的贵重!
实在令人无力吐槽
这又是神逻辑:身份的贵重与头饰的斤两成正比?我如果头上戴个挖掘机,是不是世界上最高贵的人?
神奇的逻辑
4个贾宝玉,2个林黛玉,3个秦可卿同台演绎,焦大坐在墙头上喝二锅头,从头骂到尾
舞台版《红楼梦》有4个贾宝玉。分别是张殿菲饰演的少年宝玉,舞蹈家黄豆豆饰演的灵魂宝玉,王庆祥饰演的老年宝玉,越剧王子赵志刚饰演的成年宝玉。
四个贾宝玉
林黛玉也有两个,分别代表现实黛玉和灵魂黛玉。
林黛玉的发型很凌乱
秦可卿有3位,也分别代表现实和虚幻等各个层面。
温碧霞扮演的秦可卿
导演组的设计可谓很"全面",但用这么多演员来演绎同一个人物,真的可以达到一种艺术的强烈效果吗?
史湘云的造型
难道人多就是艺术感染力强?
史可扮演的邢夫人,穿着奇装异服
《红楼梦》里焦大是个很不起眼的人物。但是在舞台版《红楼梦》里,焦大却成了一个自始至终存在的灵魂人物。
照导演的说法:"焦大几乎在贾家待了一辈子,是衷心而且对贾家有功的老奴,同时他所知道的比任何人都多,也只有他能洞悉一切。因此,导演组让焦大骂红楼的罪恶,他会一直坐在墙头上,既是观众也是主演,拿着一瓶二锅头,边看边喝,不顺眼地就骂两句,他从剧情开始一直骂到结束,把宁荣两府见不得人的事统统放开了骂!
舞台版《红楼梦》的用意重在颠覆:颠覆《红楼梦》在读者心中"浪漫唯美"的印象,它不是一部爱情剧,而是一部阴谋剧,贾府最大的阴谋家就是王夫人和薛姨妈,而焦大则是揭露贾府阴谋的人!
陈导这个观点很新颖。但问题的关键是:颠覆传统很容易,能否为观众接受则是另一回事!
两个贾宝玉相遇
周立波扮演薛蟠,用英语插科打诨
那时候周立波已经是上海人尽皆知的滑稽戏演员。能够出演《红楼梦》里的薛蟠的确有些出人意料。因此周立波说:"我从来没想过我能演《红楼梦》……这回我在戏里演薛宝钗的哥哥薛蟠,陈导演特意为了写了很多戏。
有才华的人戏多
与焦大从头骂到尾一样,薛蟠也是贯穿始终的人物,从头至尾插科打诨。
导演对周立波的"薛蟠"台词处理很特别,只有大概意思,其他的全部由周立波自己发挥。
这恰恰是周立波的强项,就像导演说的:"如果不是演话剧,他一个人能表演俩小时!
周立波扮演的薛蟠
由于舞台实在太大,周立波需要边走边说,还需要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因此周立波的"薛蟠"时而说着上海俚语,时而用英语赌咒发誓,夸赞薛宝钗与贾宝玉结亲是"亲上加亲,强强联手,以婚姻成就实力。玩世不恭的薛蟠,倒真是被他演绎出神髓!
戏瘾大发
沉重的反思:为何贪大求怪,崇洋媚外的作品屡见不鲜?
2007版舞台剧《红楼梦》不是第一部雷剧,也不是最后一部。
与《图兰朵》连续在世界各地公演引起好评不同,它只是一部昙花一现的作品,首次在虹口体育场公演时就引起观众吐槽,认为服装太过夸张,造型太过雷人,这不是《红楼梦》,而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演员看起来要么像"黑山老妖"。
王夫人与薛姨妈
要么像精神失常的人!
斯琴高娃扮演的刘姥姥
演出中途就有很多观众退场,坚持到演出结束的不足3成。原价880元的票,最后10块钱都没人买!
大概是刚从疯人院出来
李少红的新《红楼梦》也开拍于这一年,播出效果差强人意,豆瓣评分只有6.2分。
2025年,号称第二部《亮剑》的《雷霆战将》隆重开播,可惜刚播几集就在观众的吐槽声中狼狈下架。
为何这样的雷剧层出不穷?
无论舞台版《红楼梦》还是新电视剧《红楼梦》,抑或还是《雷霆战将》,我们可以看出一条非常明显的"套路":剧组总是花费巨大精力设计演员的发型、头饰、服装,追求表面的贵族效应!
因此在舞台版《红楼梦》里,演员的服装面料都是从意大利和法国进口的,设计方式是欧洲晚礼服风格,演员的发型追求惊悚庞大,斯琴高娃头上顶了一个个"大饼",贾元春的头饰重达20斤,林黛玉头上插满"五金工具"和"热得快",以体现她们身份的"贵重","黛玉葬花"扛的不是锄头,而是跳起了芭蕾舞!
贾宝玉追赶林黛玉
李少红新《红楼梦》里,演员的服装追求豪华效果,发型破天荒运用戏剧演员"铜钱头"的形式,让一部电视剧变得不伦不类。
新版《红楼梦》的发型
《雷霆战将》同样继承这个套路:演员的发型全部打发胶,服装精致考究,住在欧式别墅里,喝咖啡,吃西餐。
《雷霆战将》的发型与制作精良的时装
某些艺术工作者的价值观扭曲,已经崇洋媚外到不可理喻的程度,这不由让人沉思:
艺术究竟是为了谁?
舞台版《红楼梦》“逼死晴雯”的场景
艺术是为人民的。不是为了满足少数"精英"扭曲的价值观,也不是为了满足他们稀奇古怪的想象力!
这种后现代风格,真的适合《红楼梦》?
不能否认的是,艺术需要创新,但创新不是花里胡哨、牛鬼蛇神,创新需要老老实实的艺术态度,需要符合历史规律、现实规律、艺术规律,符合更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审美情感!文艺是"以情感人"的,不是以场面宏大,人数众多,服装欧式,发型惊悚,头饰轻重为衡量!
舞台版《红楼梦》投资2000多万,新《红楼梦》和新《亮剑》投资也上亿或几千万,单纯地用花里胡哨的形式来超越传统、颠覆传统,但传统没有颠覆,却把自己的投资给颠覆了。
这难道不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