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沈马组合《金龟婿》神马玩意!

2025-02-0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2025年春晚沈腾与马丽的小品《金龟婿》播出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而其中不乏像我这样感到失望的观众,觉得这个小品并不如预期好笑。

从内容角度来看,小品试图以卑微准女婿与毒舌丈母娘的人设来制造笑料,探讨婚姻物质观。但整体内容显得牵强,笑点生硬不自然,有强行拼凑之感。比如一些情节的转折过于突兀,角色的行为和反应缺乏合理的逻辑支撑,难以让观众真正沉浸其中,产生发自内心的欢笑。在现在观众阅笑无数的时代,这样的内容很难满足大家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就像我们看惯了精雕细琢的艺术品,突然看到一件粗糙的仿制品,难免会感到落差。

在结构方面,小品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核心设定不够突出,故事线松散,犹如一盘散沙,无法将观众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前半段或许还能吊起一些观众的胃口,但后半段却没能将情节和情绪推向高潮,而是戛然而止,让观众感觉意犹未尽,甚至有些莫名其妙。这种不完整的结构,破坏了小品的整体节奏感,使得原本可能存在的笑点也因为缺乏铺垫和渲染而大打折扣。

从角色塑造来看,小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立体。沈腾和马丽以往的作品中,角色总是个性十足,令人过目难忘,但在《金龟婿》中,角色似乎被模糊了特点,变得平淡无奇,难以让观众产生共鸣。观众无法与角色建立情感连接,自然也就难以对他们的遭遇和互动产生兴趣,笑点也就更难被触发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客观因素对小品呈现效果的影响。据说《金龟婿》因前面《借伞》小品的超时,被压缩了时长,从原定的16分钟被削到13分钟。这使得原本的剧情节奏被打乱,一些铺垫许久的笑点还未来得及爆发就草草收场。然而,这并不能完全成为小品不好笑的借口。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好故事、抖响包袱,本就是小品创作者和演员需要具备的能力。

此外,春晚作为全国瞩目的舞台,承载着无数观众的期待,也面临着诸多限制和挑战。题材选择可能受限,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这或许导致了内容创新的难度加大。但这也不能成为作品质量不高的理由,优秀的创作者应该能够在规则范围内,创作出既符合要求又能让观众捧腹大笑的作品。

沈腾和马丽作为春晚的常客,曾给我们带来过许多经典的小品,如《扶不扶》。那些作品以独特的幽默风格、深刻的主题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但这次的《金龟婿》却令人感觉他们似乎陷入了某种瓶颈,没有突破以往的套路,也没有给观众带来新的惊喜。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