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戏堪比“取经”,《西游记》导演,杨洁的“九九八十一难”传奇
有一部电视剧,尽管你已经很熟悉所有剧情,甚至能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依然会感到津津有味地反复观看。这部剧成为了国人共同的回忆——1986年版《西游记》。
1982年,电视剧《西游记》的拍摄开始。1986年春节期间,央视首次播放,立即引起了全国的轰动,创下了89.4%的收视率,重播次数突破3000次,成为几代人心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依旧经久不衰。
但鲜为人知的是,《西游记》的制作过程比“九九八十一难”更加艰难。在今天的中国,虽然资金和技术不再是问题,但为什么再也无法拍出这样一部传奇的作品呢?
《西游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但它并不是第一个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上世纪80年代初,动漫技术发达的日本率先推出了《西游记》的改编版。无论是演员、剧情,还是特效,都极为夸张,剧情中甚至有许多荒诞不经的内容,简直是对我国文学的亵渎,甚至歪曲了中国的文化形象。面对这种情况,央视决定亲自制作《西游记》,传达属于中国人自己对这一伟大文学作品的理解。
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是存在差距。当时,资金紧张,许多场景需要特效,而那时的技术尚未达到理想的程度,想要完成一部宏大的剧集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于是,时任央视副台长的洪民生开始与多位导演商议,但都被拒绝了。
直到有一天,洪民生遇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导演——杨洁。她当时52岁,曾是文艺兵、播音员,之后担任央视戏曲导演。洪民生随口问她是否愿意执导《西游记》,没想到杨洁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只要有钱,就敢做,怎么会不敢呢!”杨洁的果敢让洪民生吃惊,也让这个项目真正交到了她手中。自此,杨洁踏上了她自己的“九九八十一难”。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塑造每一个角色,这关乎整部剧的核心。杨洁向中国佛教学者赵朴初请教,赵朴初提醒她,唐僧的形象在原著中是偏颇的,不符合佛教的文化内涵。因此,她决定重新塑造唐僧的形象。回去后,杨洁反复琢磨剧本,深入理解每个情节背后的意蕴,并结合自己的见解对剧本进行了修改,最终确定了角色的形象。
选角也成了大问题。由于经费有限,剧组只能按集支付,而非按月支付,这让许多明星望而却步。演员不仅要有演技,还必须符合角色的需求,并且愿意接受“工作多、报酬少”的条件,杨洁找遍了全国各地。
首先,最令杨洁头疼的便是“孙悟空”这个角色的选拔。杨洁最终找到了戏曲界的“南猴王”六龄童,但由于六龄童的年龄偏大,她仍然想要找一位更年轻的演员。六龄童建议她考虑他的儿子——六小龄童章金莱。虽然他年轻,但眼睛有600度近视,灵活度不足。起初,杨洁并不看好他,但在六龄童的坚持下,章金莱开始训练眼睛,最终赢得了杨洁的认可。
唐僧的选角更是令人头疼。演员汪粤因拍摄其他电影离开,徐少华因上学中途退出,最后杨洁在偶然相遇的迟重瑞身上看到了唐僧的气质,决定让他出演。迟重瑞的加入也解决了唐僧选角的问题。
终于,在1992年夏天,剧组基本确定了演员阵容,《西游记》在扬州开机。拍摄过程中,杨洁面临着没有特效的困境,甚至连三维动画和威亚都不曾见过。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剧组选择了实景拍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杨洁带领剧组走遍了全国,拍摄了26个省的60多个景点。无论是险峻的山地,还是美丽的自然风光,杨洁坚持在实地拍摄中展现中国的大好河山。剧组成员的生活条件艰苦,常常依靠简单的食物维持生计。拍摄期间,剧组经历了诸多困难,曾多次遇险,杨洁也差点从悬崖上掉下。
为了拍摄“腾空”场景,剧组没有使用特效,而是自制了“威亚”装置。每个演员都曾经历过摔倒的考验,但大家依然敬业并坚持完成拍摄。
剧组还面临着经费紧张的情况,许多演员一人演多个角色。为了节省开支,剧组成员在其他角色上也投入了许多心血。比如唐僧的迟重瑞还出演了井龙王等多个角色,沙僧的闫怀礼也出演了许多其他角色。
然而,尽管大家非常努力,拍摄到第15集时,剧组资金已经耗尽。杨洁四处筹款,甚至一些小观众用压岁钱支援剧组。最后,在铁道部的资助下,剧组得以继续拍摄。
1995年,杨洁和剧组的辛勤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西游记》成为了永恒的经典。杨洁导演在一次访谈中表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这也解释了《西游记》之所以能够完成的原因。而今天的影视团队,往往更看重利益,忽视了艺术的真正价值。
参考资料
杨洁:一部《西游记》树起的丰碑[J].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2019(07):41.
田祥玉.王崇秋:下辈子我还给杨洁当摄像[J].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2019(04):16-18.
宗忆.电视剧《西游记》的幕后故事[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8(10):16-17.
韩浩月.怀念杨洁的敬业与艺德[J].高中生,2017(31):33.
杨洁去世:六年磨一剑,《西游记》经典永恒[J].作文与考试,2017(Z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