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一定比农民工优秀吗?
知识分子一定比农民工优秀吗
作者:燕小呆
近日《大江大河2》在观众的千呼万唤声中播出了,截至目前热评不断。《大江大河2》延续着第一部的脉络,继续叙述靠学习改变命运最后进国企的宋运辉,带领小雷家走向富裕的雷东宝和个体工商户代表者杨巡三个人物继续创业,唱响时代凯歌的故事。《大江大河》的制作是为致敬改革开放,三个人物代表1978年以来三个不同的经济形态。
那么这部热播电视剧和我们今天要说的话题有什么关联吗?电视剧中宋运辉是典型的知识分子,雷东宝是工人阶级的代表,而杨巡是改革开放以来经商致富的早期代表。这正和我们今天要说的三个阶级不谋而合,成功商人、知识分子和农民阶级,三个群体正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构成。
回顾剧中,不管是知识分子的宋运辉、还是工人阶级的雷东宝,亦或者是个体商人的小杨巡,他们最终都通过探索不同的发展道路实现了自身的成功,这是改革开放早期第一批吃螃蟹的群体,我们无法评判三人谁是最后的人生赢家,谁发展的最差,他们都是时代的楷模,是创新的代名词。
但是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至今天,这三个群体发展是否扔能不分上下?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经常能在网络上看到富豪富太们炫富,也能看到社会底层们清晨四五点拖着早餐车寒风凛冽中摆摊营生,在生活中挣扎。贫富差距已经显现出来,社会被分成了三个阶级,与《大江大河》相比,这才是真实的社会场景。
一、成功商人的顶层社会
不管是暴发户还是靠自身才华翻身的企业家他们大多住在城市中心的豪宅,生活奢靡,他们的交往都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样的生活场景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大字不识的农民都难以企及。商人的上层社会和农民的底层社会是不兼容的,因此这些社会顶层们不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社会底层是如何在社会中摸爬滚打的。
中国需要以商人为代表的顶层社会,因为这一部分人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和桥梁,成功商人的故事脍炙人口,成为社会学习的典范,广为宣传,就连牙口不好的农村老人都知道马云是中国最有钱的人。马云,马化腾,刘强东这样的商业巨才创新变革,让世界目光纷纷转向中国。
中国商人们不断扩大企业规模,积累财富的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帮助中国几亿人民实现就业,利国利民。
二、农民工人的社会底层
农民工最识人间烟火,尝尽人间百态,生活充满酸甜苦辣。在农村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祖上以前是全村最大的地主,只不过如今没落了。沧海桑田,这正是变革的中国的真实写照,我们生活在巨变的时代,不积极寻求进步就意味着退步,以前是地主又怎么样,贫农又怎么样,如果不积极,如今都在底层社会。
不管是农民还是商人都赶上了时代发展的列车,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农民缺乏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最后只能望其项背,沦落为社会底层。
在中国农村最常见的场景就是瘦骨嶙峋的老人带着孙儿孙女,常年留守在老家,他们的儿女都出去打工了,一年半载才回来一次。镜头切换到正在城市打拼的年轻夫妻,他们或去建筑工地与泥浆作伴,或推餐车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年轻夫妻的打工之路从这开始。
如果你发现在夏夜里成群结队铺着凉席睡在马路边的年轻夫妻,如果你发现冬天天还没亮的清晨,推着早餐车四处奔走躲避城管的"生意人",不必好奇,他们正是打工的社会底层,苦吗?累吗?当然了!但是他们没有选择,家里的老人孩子还等着他们寄钱回家。他们还可能在乱糟糟的菜市场,在卷满包裹的绿皮火车上,他们的身影遍布于城市的大街小巷。
但是他们的拼搏是有巨大意义的。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他们比上层社会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是他们构建了社会生存的基础。他们手中不起眼的工作奠定了社会发展的基础。正是他们在城市上摸爬滚打,才能为其他阶层提供了丰富的衣食住行选择。
他们是伟大的,尽管他们不能像富人一样为家人提供奢侈的生活,但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养活了全家老小,他们努力的生活,让家人衣食无忧,这不正是我们要宣传的美好品德嘛!他们是平凡的,同时他们也是伟大的。
三、知识分子的中产阶级
在商人构成的上层社会和农民构成的底层社会之间,就是知识分子组成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主角是知识分子,伴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具有大学文凭的中产阶级不断壮大。
如果说经济领域靠商人带动,工农业领域靠农民阶级发力,那么科学、文化、思想、音乐等众多领域的启蒙和进步都离不开知识分子的探索。知识分子是受尊重的,不管是顶层阶级还是底层阶级,他们都愿意向知识分子兼容,最便利的方式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能力范围内为子女提供优良的教育条件,最终成为知识分子。因为于他们而言,不管是向上成为家财万贯的商人,还是向下成为穷困潦倒的农民,哪条路都充满着艰辛和不确定性,只有成为一个知识分子,方可以稳定和有尊严的生活。
但是知识分子一定优于其他阶级吗?众人可能不敢拍板,因为大家都没想好有知识和有钱究竟哪一个更加重要!但是如果我问知识分子一定优于农民阶级吗?我想可能很多人心里有答案了,但我想说知识分子并不一定优于其他任何阶级。
小编出身农村,并通过读书改变了自身命运,勉强成为一名知识分子,但自惭形秽远远不及宋运辉们,其实不止是我,这个阶层的大多数人都陷入一个怪圈,难以将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力量,武装自己。
部分知识分子在时代的进步中显得无力,标榜精英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尤其喜欢在网络上批判社会。他们毫无经验,但学不会向生活妥协,同时他们又无力改变社会。与其说他们控诉现在的社会,倒不如说他们在通过文字倾诉,倾诉着社会对自己的轻视。
更为可笑的是,知识分子们批评的东西正是当初他们极力赞成的,并现在还在享受红利的。综上所述,他们没有底层农民务实肯干,没有积极乐观的精神,空有文凭,所以凭什么说知识分子一定都比农民阶级优秀呢!
如果将历史看成一个平面,沿着某一年剖开。我们只能看到在一个时间点,富人阶层、知识分子阶层和农民阶层是严格割裂的,他们在各自的场景里活动,很难突破阶级,实现跨阶级沟通。
正如著名文学家冰心曾写过《太太的客厅》,趣史记载冰心嫉妒林徽因,这篇文章就是在暗讽林徽因,林徽因的家里经常举行文人的聚会,吸引众多才子佳人到会,撇开两人恩怨,这也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同样地位和品味的人往往在一起更能玩的来。
如果从空间上认识这三个阶层,他们未免是不相往来的。知识分子通过创新创业实现了跨阶级的案例不胜枚举;寒窗苦读、金榜题名成为知识分子的底层阶级也不在少数;当然生意失败,卖房抵债的落魄商人更比比皆是。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每天都在上演着传奇和裂变。不管什么阶层都要不断突破自身,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