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刚:30年对病妻不离不弃,儿女身价过亿,92岁活成普通人
在经典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叛徒姚苇的形象令人咬牙切齿,但饰演这一角色的演员王心刚,却是一个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极其真挚诚恳的人。他不仅在银幕上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角色,更在生活中演绎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王心刚最早因在电影《知音》中成功诠释爱国将领蔡锷一角而进入大众视线。作为男主角,他不仅演技精湛,还高大帅气,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然而,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放下所有事业,远赴他乡。
1932年,王心刚在辽宁大连出生,那时的大连还是伪满洲国,深受日本侵略势力的侵袭。尽管如此,人们依然在努力生活,王心刚的母亲经常放一些歌剧,这让他从小就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时期,学校组织的公开爱国表演中,王心刚总是积极参与,努力宣扬爱国情怀。1945年抗战胜利,王心刚即将毕业,他毅然决定加入抗日文工团,延续之前表演的方式,继续宣传国家大义。
后来,王心刚参加了文艺骨干训练班,毕业后加入沈阳抗日话剧团,几经辗转,终于成功进入东北军区文工团,成为其中一员。几年后,因为之前演过话剧,《寂静的山林》的导演在准备拍摄时直接邀请他做男主角。这部电影是王心刚正儿八经演的第一部电影,他很好地展现了角色冯广发的英雄形象,收获了众多观众的喜爱,有他的剧基本场场无空位。这部电影也让王心刚真正出名,之后几年,他不断接到拍戏邀请,《海鹰》《勐垅沙》《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作品一部接一部地火,王心刚成了那个时代的国民男神。特别是他在《海阔天空》等电影里塑造的海军形象,成为了当时的时代经典,直到今天都让很多人念念不忘。
然而,正当王心刚的事业处于黄金时期,1972年,他却选择了急流勇退,带着妻子远走他乡,这一决定引起了影迷的愕然。他远离的原因,要从他和妻子杨昭采的认识说起。王心刚加入文工团不久,就认识了同在文工团的杨昭采。一开始两人只是点头之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慢慢熟络起来。杨昭采拍摄出现失误时,王心刚总会安慰她,甚至会陪着她一起背词,调整状态。次数多了,两人的接触就更多了,开始约着一起跑步、吃饭聊天。长久的相处中,两人发现彼此在对电影的理解以及生活的细节上都能谈到一起,甚至快乐且惬意。之后两人表白心意,走到了一起。
1959年,两人正式结婚。婚后不久,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为了照顾家庭,杨昭采放弃了演戏,在厂里转行做了音乐编辑。而王心刚的事业也真正到达了巅峰,事业爱情双全美满,让他成了很多人羡慕的对象。但实际上,那时候杨昭采已经开始抑郁,只是王心刚一直在拍戏,四处周折,两人聚少离多,根本没有意识到。直到后来杨昭采的朋友离世,她身边更没了说话的人,伤心加孤寂,让她更加郁郁寡欢,病情也更加严重。这时候王心刚才发现了妻子的不对,但在当时,对于抑郁症这样的疾病还没有形成比较明确的认识,并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王心刚也只能每日看着妻子痛苦却又束手无策。
就在这个时候,王心刚听说美国那边对于这种问题有办法,虽然那时候他对大洋彼岸还很陌生,但为了妻子他什么都不想管了,他要带妻子去试一试。去国外之前,王心刚安排好了国内的事情,因为他不知道到底会治多久,所以他是抱着从此隐退的准备退掉了所有工作的。在他推掉工作后,原本很好的事业突然停滞,很多媒体和影迷都在探究原因。直到大家都知道王心刚要去美国后,都开始唾骂他崇洋媚外,之前的名气基本毁于一旦,但王心刚根本没有时间公开回应。
幸运的是,在王心刚的耐心陪伴下,杨昭采接受治疗后康复了,之后两人回到了国内。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王心刚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对妻子长时间的忽视,缺乏对妻子的关心和爱护,才让她患上了抑郁症,吃了这么多的苦。所以他回国后,尽管还保留着对拍戏的认真态度,但还是会分出身心关注妻子。后来他拍的戏又陆续上映,从《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到《我的长征》,他又一次次出现在大众面前。只不过这次之后,他的生活除了拍戏,还有陪着妻子一起散步、听音乐。
对于在动荡的年代里长大、又经历过爱人病痛考验的王心刚来说,能够和妻子平平淡淡到老就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了。他本来已经做好准备告别名利,但上苍偏偏奖励了这个淡泊名利的人。2014年,王心刚获得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这也是中国电影人的至高成就。王心刚对事业是至诚至性的,对于感情他始终都是那样的纯粹和真挚。如今的他已经92岁高龄,爱不贵浓而贵长,王心刚一生都没有为杨昭采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前途与守护所爱的取舍上,他真挚地表达了相濡以沫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