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激光美容与面部年轻化学术大会《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在眶周皮肤衰老中的作用》
2025年4月17日至20日,第十三届全国激光美容与面部年轻化学术大会在上海富悦大酒店圆满落幕。大会期间,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王珊青博士就《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在眶周皮肤衰老中的作用》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为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在眶周治疗方法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专业见解与实证支持。
眼睛是心灵之窗,眼周衰老却会带来诸多问题,如上眼睑下垂、眉眼间距增宽、下眼睑泪沟与眼袋、皮肤松弛,还有动态及静态性皱纹,以及血管型、色素型、结构型等复杂因素导致的黑眼圈。其中,皮肤衰老是可改善的关键点。从病理生理和解剖层次看,光老化在皮肤衰老中占80%,眼周皮下脂肪菲薄,衰老变化相对较弱,但表皮数量与功能减少、干细胞衰竭,表皮基底膜带变扁平,导致真皮对表皮营养及血供减少,皮肤锚定力下降,皱纹更易产生。真皮层厚度减少,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数量与功能降低,血供减少、干细胞耗竭,细胞外基质变化也直接影响皮肤外观。
细胞外基质中,胶原蛋白最为重要。随着年龄增长,其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弹力纤维处理困难,透明质酸因结构简单应用较多。但胶原蛋白种类选择性有限,因其活性结构复杂,需特定氨基酸序列及一系列装配、修饰才能合成有活性者,导致有活性的胶原蛋白产品稀少。皮肤中的胶原蛋白有Ⅰ型、Ⅲ型、Ⅴ型等,Ⅰ型与皮肤结构相关,Ⅲ型、Ⅳ型、Ⅶ型等与基底膜带稳定有关。老化后,这些胶原蛋白数量下降、功能降低。Ⅰ型胶原占皮肤80%-85%,强韧有拉力,但因其复杂且具疏水性,难以直接补充;Ⅲ型胶原分子量小,亲水性强,能提供弹性和拉力,在子宫、血管等弹性强的器官中含量高。
在体内,Ⅰ型和Ⅲ型胶原比例决定器官延展性和顺应性。正常皮肤中两者约8:1装配,衰老后胶原含量下降,Ⅰ型和Ⅲ型比例增加,Ⅲ型降解更多。因此,补充Ⅲ型胶原十分有效,其亲水性强,可单独用于真皮内注射。动物实验表明,去除Ⅲ型胶原会延迟伤口愈合、增大疤痕面积,补充后则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功能、促进创面愈合,还有明显抗炎及刺激细胞外基质新生、促进胶原表达的作用,这为黄褐斑、黑眼圈等炎症性皮肤问题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已有文献研究表明,Ⅲ型胶原的补充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还能后续刺激细胞外基质新生、促进胶原表达。这一特性与临床观察到的诸多炎症性皮肤问题相契合,例如黄褐斑与黑眼圈的治疗,为抗炎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于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这一材料,大家已较为熟悉。在公立医院,它被称为“重源®”;在私立医院,则名为“薇旖美®”。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其适应症合规,可用于面部注射。重组人源化技术之所以强大,关键在于其人源化特性,这使得产品的安全性大幅提升。与其它胶原材料,尤其是动物源性胶原材料相比,优势显著。从猪或牛体内提取的胶原蛋白,可能存在未知病毒的潜在危害,其安全性存疑。而且,胶原蛋白有约3%-4%的天然过敏概率,这在临床使用动物源性材料时是一个重大隐患。重组人源化技术能够将人的片段编码到载体细胞或酵母中进行表达,避免了从动物体内提取胶原蛋白时只能以Ⅰ型为主的问题。像Ⅳ型、Ⅶ型等含量极少的胶原蛋白,无法从动物体内提取,而重组人源化技术却能实现其表达,为未来仿生配置各种胶原蛋白奠定了基础。
在适应症方面,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最适用于眼周注射,尤其是改善眼周黑眼圈、细纹以及皮肤松弛问题。注射方式简便,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浓度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前,我们正在牵头研究注射浓度和注射层次对效果的影响。注射时,选用尽可能细的针头,如30G或34G,以尽可能小的平行角度进针,针尖斜面朝上,甚至仅需将针尖斜面切口进入皮肤即可。
由于眼周皮肤菲薄,眶周皮肤厚度仅0.3-0.4毫米,因此进针角度一定要小。部分医生反映注射后效果呈现慢或不佳,这可能与注射手法有关。注射剂量方面,建议一次为8毫克左右,若想增加剂量,可适当调低浓度。治疗疗程设置为一个月一次,连续三次。不同问题所需注射次数有所差异。对于黑眼圈的注射改善,多数人一次注射即可见效;而对于眼周细纹和皮肤松弛的改善,则至少需要两到三次注射。为求美者提供合理的预期,能大大提高其满意度。
下面分享几个案例,单次注射可改善黑眼圈,多次注射后细纹得到明显改善,对于眉间纹等其他纹路,联合肉毒毒素注射也能取得良好效果。这些案例充分证明了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是眼周抗衰老的不可替代材料。
总之,重组Ⅲ型胶原人源化胶原蛋白在眼周抗衰中应用安全有效,未来将有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