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王粲怎么说?

2025-02-1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扑慢的回答: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 ),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

王粲自少即有才名,为学者蔡邕所赏识。司徒想徵辟他为黄门侍郎,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选择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但未受到刘表重用。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南征荆州,刘表之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于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被赐爵关内侯。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年),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着《英雄记》,《三国志》记王粲着诗、赋、论、议近60篇 ,《隋书·经籍志》着录有文集十一卷。明人张溥辑有《王侍中集》。

在生活中成长的回答:


王粲在历史上也是一员三国时期名将,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在三国演义中弱化了他的影响和实力。

️王粲简介

汉匠文化的回答:


王粲 七子之称,始出曹丕《典论·**》。计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其中孔融年辈较长,且在建安十三年(208)被杀,实际只有六人参加了邺下文学活动。

七子效命于邺下,于其文学创作,实有幸与不幸。曹操罗织文人于邺下,政治上的考虑大于文学。「诸子在魏,犹孟子在齐,不治事而议论。

魏武看诸子,俱是书生无济,然不收之,则失人望,故用之以充文学。」(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卷5)七子依附曹氏于乱世,虽然有了安定的创作环境,但个性不免受到压抑,无聊的应酬之作亦相应增多。

王粲 七子之中,王粲(177-217)成就最高,刘勰《文心雕龙》称其为「七子之冠冕。」 王粲,字仲宣,存诗23首。 王粲之诗,四、五言诗兼善,其依荆州刘表时所作四言《赠蔡子笃》、五言《七哀诗》三首等,体兼《诗》、《骚》,颇得《十九首》韵致,是建安诗人的上乘之作。

七哀诗》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枯羡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吵败缓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王粲依附曹操后,尝随军出征,作《从军行》五首,既写书生抱负,也抒发乱世悲慨,兼有对曹操的颂美之词。全诗气象壮阔,格调苍劲,为杜甫的前后《出塞》开闢了先路。 因侍从文人的地位,王粲后期也有应酬之作,《公宴》。

王粲《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壮志未酬公升模的心境,在建安抒情小赋中,与曹植《洛神赋》併为双美,其《为刘荆州谏袁谭书》、《为刘荆州与袁尚书》、《难锺荀太平论》、《安身论》等文,或直陈利害,词义恳切,或义近名法,长于辨难。

因为张飞的性格和其他的猛将不同,虽然张飞和关羽,赵云他们实力基本相当,都是三国时期一流猛将,但是也都不是吕布的对手,但是张飞不怕死,他从来不会畏惧比自己实力强大的对手,这一点当时的关羽反倒还很低调,觉得自己不是吕布对手,所以对吕布很尊重,张飞则是觉得吕布是三姓家奴,为了利益就背叛自己的恩人,所以讨厌...

历史上并未记载赵云的妻室,只知道他有两个儿子 赵统 赵广。三国赵云贵为五虎上将之一,以其智勇双全留名于世,尤其是银枪白马杀得曹兵七进七出,堪称三国第一流的猛将,不过这样的人物,居然三国里没写到他的夫人,大家都知道自古美女爱英雄,尤其是赵云这么优秀的人物,应该有好多女子追求或仰慕才是。看过三国演义,韩...

你知道三国中十大谋士排名吗。古有云,定天下者,国士也 定经纬者,谋士也 定乾坤者,将士也。也就是说,能够平定天下的是最好的,能够出谋划策的次之,能够排兵布阵的最差。从这个角度看 国士这一层,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周瑜都是能定天下之国士。谋士这一层,荀彧,荀攸,贾诩,陆逊,庞统,吕蒙,鲁肃都是定经纬之...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