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先消灭强大的陈友谅,然后才灭张士诚呢?

2025-02-13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伍影海乖衣的回答:


元末的天下,可以说是群雄四起,割据四方,其中有三股势力最大,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虽然说都是反元朝的义军,本来都是兄弟,但是面对全天下最肥的肥肉:皇帝的宝座。

这三人之间了大决斗,誓要拼杀出乙个王者来。

三人之中,陈友谅佣兵最多,实力最强,朱元璋次之,张士诚最弱。按照一般的逻辑来说,弱小的两方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最强的那一方才能求得生存,比如三国时期的孙刘联盟,但是显然历史没有给朱元璋和张士诚这个机会。三人之间相互倾轧,总想着吃掉对方,。

在讨论到先打张士诚还是先打陈友谅的问题上,朱元璋的部下们几乎达成了一致意见,先打张士诚,因为张士诚佣兵最少,战斗力应该最弱,所以先打张士诚最为稳妥。不管是从军事上还是从其他方面,这都是乙个完美的决策,吞併张士诚,然后变成和陈友谅一样的实力,再和陈友谅决战。

但是朱元璋打手一挥,驳回了众人的意见,决定先打陈友谅,部下纷纷不解,唯有刘伯温支援朱元璋这样做。众人问原因,刘伯温说道,你们只看到了张士诚弱小,却没有看到张士诚此人心胸狭小,没有大志,如果主公先打张士诚,陈友谅必然派援军增援,到时候我军危矣,如果先打陈友谅,张士诚则不会出手帮忙,反而会看戏,巴不得你们两败俱伤呢。所以打张士诚等于一下打两家,打陈友谅则没有后顾之忧。

于是,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张士诚从战争开始到结束没有派出过一兵一卒支援,坐看陈友谅全军覆没。朱元璋灭陈友谅后,转过头来打张士诚,没想到张士诚的绝技是守城,打了好几年才把张士诚打败,比打陈友谅艰难多了,由此可见朱元璋的远见。

倘若当时先打张士诚,只怕朱元璋才是最先被消灭的那个,所以人家能坐上皇位,绝对不简单,也不是偶然。

阿文要靠自己的回答:


陈友谅对朱元璋来说是最大的乙个劲敌,是最具威胁性的,只有先消灭了他,朱元璋的地位才最稳当,张士诚呢是仅次于陈友谅的乙个大敌,也有不小的威胁性,所以后来又把张士诚消灭了。

乾煸新鲜事的回答:


因为这样的话就可以灭到对方的士气,然后可以一步一步打败对方。

爱情来了挡不住的回答:


因为一旦把强敌给灭了的话,后者他就没有能力再去抵抗前者的来袭了。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公元年,元朝的水军在採石矶被朱元璋歼灭,集庆城里元军投降,朱元璋胜利进入集庆。他将集庆改名应天府,从此有了一块比较稳定的有发展前途的根据地。但是,朱元璋感到自己力量还不够强大,所以儘管此时佔据浙江 四川 湖广的张士诚 陈友谅 明玉珍等已纷纷称王称帝,朱元璋还只默默地壮大自己的...

他们不是天才,而是善于思考和行动的人,是战争教出精英,不是书案上的理论家。应该不能说他们都是天才,这应该和雪球效应是一样的。人才和资源吸收都是无限的。练出来的,他们在当将军之前一直打仗,长期的战争锻鍊,让他们有了指挥作战的能力。朱元璋只是草根出身,为什么能驾驭很多比自己厉害的人?朱元璋虽然是草根出身...

因为朱元璋虽然说高压严酷反腐,但是在根本上没有去除这样的腐败,因为 本身的俸禄就很少,再加上他们都生活不了,所以只能贪腐。因为他虽然是严酷反腐的,他惩罚的都是那些腐败的 但是他没有执行一些良好的制度,从根本上来去除这种腐败的程度。因为朱元璋虽然一直在高压严酷防腐,但是他并没有给这些 足够的俸禄来维持...

全部评论